黄炎培与上海海洋大学

文/李娟英、刘伟   发布时间: 2025-02-18

分享到:

民建创始人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早期立志教育救国,积极从事教育改革,对中国近现代学制的演变,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1912年,他与张謇一起创设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成为张謇“渔权即海权”思想的积极倡导者与践行者。

学校主要创办人之一、著名教育家黄炎培

清末,德、日等国侵渔猖獗,张謇疾呼“渔界所至,海权所在也”,向清廷提议倡办吴淞水产、商船学校,培育水产与航海人才。1912年,经江苏省民政司教育科科长黄炎培提议,江苏省临时省议会知会于民国元年预算案内议决“设立水产学校,亟应派员筹办开校事宜”,划拨吴淞镇炮台湾66亩土地创建校舍。经黄炎培等人举荐,由东京水产讲习所留学归来的张镠(字公镠)于2012年5月被江苏省都督程德全委任为建校筹办员,同年12月起任校长。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在吴淞炮台湾校址

1913年2月,学校编制完成《本校五年间计划书》,呈送江苏省教育司,该计划书部分内容得到黄炎培采纳,并收录于其所著《八十年来》。1914年6月,江苏省教育司司长黄炎培来校演说,同年8月为校刊题词:“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之刊”,该刊第一期于1915年4月出版。

黄炎培为《江苏省立水产学校之刊》所题刊名

1920年11月,黄炎培与陈嘉庚等人一同访问江苏省立水产学校。1937年“八一三”事变,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舍毁于日本侵华军炮火,学校被迫暂停办学,部分师生辗转至四川合川。为维续水产教育,经江苏省立水产学校校友会等呼吁,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39年4月18日批准在四川合川国立第二中学设立水产部,分发战区学生入学,学习水产普通科,兼学制造和养殖,学制三年。后经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等提议,先后经国民政府参政会第三届一次会议及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通过,于1943年1月将第二中学水产部正式改组为国立四川水产职业学校,设制造、养殖两科,学制三年。次年秋,增设渔捞科。

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培养了众多我国水产、航海事业的早期骨干,被誉为“中国水产教育的摇篮”。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成长为今天的上海海洋大学。黄炎培之子黄大能、之孙黄孟复也一直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先后在2006年11月、2012年11月到校参观相关活动。

2006年11月25日,学校创始人之一,著名教育家、政治家黄炎培之子,原民建中央名誉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副理事长黄大能(在座长者)参观学校鲸馆

2012年11月3日,黄炎培之孙黄孟复(左五)与张謇之孙张绪武(右六)参加校内《饮水思源》雕像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