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道路标线材料防滑等性能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6-13

分享到:

文/张思渊

近日浙江杭州一名女子骑摩托车途经白色标线摔倒的视频,引起了网友热议。根据网络搜索及调研,有不少人反映白色道路标线在雨雪天气较为湿滑,行人、车辆经过时因摩擦力小加上雨天湿滑,导致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更大。在实际驾驶体验中,也常常发现标线反光弱、雨天湿滑等情况。

经调研了解,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交通标线主要是热熔型标线,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造成标线容易脱落、裂纹等问题,随着使用夜间及雨天反光效果减弱。另外,较为平滑的特征导致车胎和标线间摩擦系数较低,容易提高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预成型标线胶带、雨夜高反光标线等材料,大大提升了安全性能与抗磨耗性能。鉴于雨天此类电瓶车滑倒事故多发,尤其外卖员驾驶电瓶车更易出现此类事故,因此建议不断提升道路交通标线材料的防滑及反光警示功能。具体如下:

1、因地制宜,在满足现有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要求交通标线材料生产企业不断提升防滑性能、反光率等技术要求。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一般应不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抗滑值应不小于45BPN(用摆式摩擦系数仪测定的表面抗滑能力)。建议在市中心城区道路仍以热熔型标线涂料为主,乡村道路及辅助次要标线可选用造价相对低一些的溶剂型标线材料,前提是都能满足现有相关国标规范和行业标准。

2、在不同基材、不同交通场景试点测试新型标线材料性能。针对新型交通标线材料进行比较筛选,在不同道路场景及基面状况(例如现浇混凝土路面、沥青基路面;高架上下缓坡等),定期进行科学技术检测、视觉观察和数据记录分析,并评估试验的交通标线在引导驾驶员注意力和减少行人、非机动车滑倒方面的效果,为今后各类交通标线综合改造应用提供参考。后续根据综合评判,逐步推广应用新型道路交通标线。同时,要注重后期标线养护,提升道路标线雨天的行车安全度。

3、借鉴和学习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推广应用彩色立体斑马线。通过醒目的颜色警示主线车流减速慢行,尤其是在安全隐患长发路段。对于易产生视觉疲劳的路段(如距离较长的隧道),可分段采用彩色路标线,给予司机安全警示。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