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国际高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4-29
文/李星涵
中国正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国际高标准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体系,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包括法律法规、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保护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高质量知识产权。同时,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显著成效,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市场价值凸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此外,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建设,并加强了海外知识产权的获权和维权能力。为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加强监管,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并实现监管全面覆盖。在司法保护方面,人民法院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服务。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正逐步实现《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中提出的目标,致力于到2035年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撑。
尽管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的融合问题:国际标准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中,如何有效落实国际标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在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主要面临包括技术适应性、文化差异、法律和政策环境适应、市场接受度、资源和能力限制、协调与合作挑战、持续改进与创新需求以及国际认可度提升等问题。例如,在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建设中,需要跨国引入知识产权并进行本土化再创造,这涉及到技术适应性问题和文化差异。在ESG评价体系的本土化过程中,需要考虑符合中国特色的指标设置,如“无障碍环境建设”和“乡村振兴”,这涉及到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文化差异的适应问题。
二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迅猛与现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脱节:在一些高科技、高效能的新质生产力领域,尽管创新活跃,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尚未形成有效闭环,导致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挑战,凸显了新质生产力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尽管华为长期坚持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到研发中,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并通过专利许可和交叉许可活动积极分享自有知识产权,促进了全产业的繁荣发展,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司法管辖区,专利维权成本高昂、程序复杂,使得知识产权保护难以有效执行。此外,华为在商业秘密保护方面虽采取严格措施,但潜在泄露风险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明,尽管企业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律执行力度以及商业秘密保护等方面的不足,构成了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障碍。这需要企业、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确保创新成果得到合理保护,激励更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从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国际竞争中的维权难题: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复杂的知识产权维权挑战,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维权成本高、难度大。华为在拓展美国市场时遭遇了思科公司的法律挑战。思科指控华为侵犯其知识产权,此案最终以和解告终。华为在这一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积极应诉,并且没有提出任何思科侵犯华为知识产权的指控,体现了在国际市场中维权的复杂性和成本。
针对以上难题和挑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通过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标准与本土实践结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实现了从劳务输出到技术输出、管理输出的转变。中国主导的两项极地船舶领域国际标准ISO24316和ISO24319发布,填补了国际标准在该领域的空白,提升了中国在极地船舶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总结经验。另外,陕西自贸试验区沣东新城功能区打造了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实现了检验结果跨机构互认互通,通过跨国引入知识产权、本土化再创造,以及检验技术、试剂、服务一体化输出,有效提升了区域医学检验服务能力和国际化水平。以上的成功经验可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二是发挥中国自有国际组织特色,支持新质生产力知识产权体系自立自强:要发挥好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ICDPASO)的积极作用。ICDPASO秘书长沈佩兰女士曾访问WIPO中国办事处,并与WIPO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就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对知识产权保护及国际商事争端解决的影响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ICDPASO得到了包括WIPO在内的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与认可,反映了其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争端解决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ICDPASO提供的争端解决服务,包括调解和仲裁,可以与WIPO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服务形成互补,共同为中国企业提供全面的国际争端解决支持。ICDPASO在国际合作框架下运作,与WIPO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维权能力。
三是发挥党派成员力量,增加中国在国际仲裁机构中的话语权:皇家特许仲裁师协会是伦敦国际仲裁中心的主管单位,在五大洲149个国家设有42个分会,是全球最权威的仲裁组织。协会会员承担着跨区域司法仲裁工作。该组织全球一共17000位会员,中国仅200位。另据统计数据显示,国际仲裁机构中在册的中国籍仲裁员人数如下: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有93人,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SIAC)有36人,亚洲国际仲裁中心有59人,ICSID有8人。截至2020年底,中国执业律师中有1700多人能够在境外仲裁中承担代理人角色。中国企业在面临国际知识产权维权难、费用昂贵的很大原因在于中国在国际上没有自己的仲裁员。因此,可以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优势,汇聚国际仲裁组织及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民主党派成员力量,成立专委会。通过专委会挖掘、推荐思想进步、政治坚定的党派成员加入相关国际组织,增加中国知识产权专家在国际上的数量及影响力。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