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上海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相关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5-19

分享到:

文/刘金明

国务院在《全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了减少城乡建设领域降低碳排放的任务要求。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建筑与建筑业建造能耗总量达到24.2亿吨标准煤,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高达44.8%。其碳排放总量达51.3亿吨二氧化碳,在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中所占份额为48.3%。建筑节能降碳是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的重点。上海作为一个超大型城市,到2035年要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理应在城乡建设节能降碳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十四五”以来,上海市连续发布《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推动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开展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明确到2025年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目前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仍存在一些问题:

1、建筑碳排放有国家标准,但实用操作性差。2025年2月,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规范了本市碳排放管理,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但对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操层面仍缺乏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上海需要制定更加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建筑节能降碳地方标准。

2、目前上海市新建筑节能要求和既有老建筑节能改造重点为公共建筑节能,特别是节能改造方面重点推进能耗超限额公共建筑、整栋装饰装修公共建筑和小型公共机构建筑等既有公共建筑。民用建筑节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目前上海市2000年前的房子占比约50.38%,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大量不节能、不保温的老旧小区房屋,前几年做的“美丽家园”工程更多是的修饰建筑外立面,完善住宅内部基本功能需求等,并未重视房屋的节能改造。

加快推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意义重大,需要尽快制定推进建筑领域“双碳”目标实现的具体行动方案。为此建议:

1、加快研究出台本市新建建筑碳排放地方标准体系。本市应对标国际,进一步深化研究建筑领域碳排放的标准体系,率先制定具有相关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和数据库,用以指导本市新建建筑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2、需同步推进现有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在现有公共建筑节能要求的基础上,加快出台推进民用住宅建筑的节能要求和工程细则规范,对既有老建筑节能降碳改造上同步兼顾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

3、加快研究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配件节能降碳达标创新。发挥建筑科研院校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加快研究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材料生产和应用,研究推广应用节能保温环保型的建筑装配件。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培育超低能耗建筑产业人才等。

4、尽快推进旧小区房屋建筑节能降碳改造。结合本市推进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尽快推进旧小区节能、保温改造,加大力度持续推进“两旧一村”民生工程建设。

5、加大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循环再利用力度。推进建筑工程渣土利用于绿化造林地形改造堆坡,砖石废料经破碎后作道路渣石铺装或者水体护坡切块,玻璃、五金等废旧品回收加工处理再利用,废旧木料回收造纸等等,努力形成建筑领域低碳排放氛围。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