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现代航运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5-29
文/吴音颖
现代航运服务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航运软实力的象征。为引导和促进航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从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但现代航运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1.现代航运服务人才招录存在短板。一是行业头部企业以大型国企为主,单位中正式员工编制有限,部分现代航运服务人员以外包形式为主,待遇保障偏低。二是行业定向培养政策逐渐暴露出管理机制不健全、招收与实际需求脱钩、毕业及就业后续问题缺乏保障等问题。
2.航运信息化服务人才严重缺失。一是信息化能力水平较高的航运从业人才严重缺失,现有航运从业人员信息化系统使用能力普遍较弱。二是航运企业内部信息化服务人员严重缺失,无法快速完成航运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三是市场上对应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严重缺失,无法确保信息技术作为现代航运中重要技术的实际落地应用。
3.现代航运服务复合型人才需求急迫。一是传统航运业务与金融、保险、贸易、海关、电子商务等服务领域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对服务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对航运行业高端服务领域的业务拓展会持续产生新的需求,提出新的挑战,从而决定了对航运复合型专业人才需要的急迫性。二是航运行业细分领域专业众多、系统庞大、相互交织、融为一体,对人才需求复杂,对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需求多样。
为此,建议:
1.探索实行有效的人才引进制度。一是根据现代航运服务人才的复合属性,例如金融、法律、信息化等,探索实行由相应领域内的非航运行业其他国企或大型企业进行专项人才的定向培养,向航运企业提供长期驻场服务的制度;二是探索实行上述人才的备案制管理,解决好同岗同酬同保障问题。
2.开展航运信息化人才培育新专项。一是支持大型航运企业与大型信息化服务企业共同开展行业人才的培育创新专项,由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项目和课题加强引导,依托大型企业加强现代航运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发挥资源叠加效应。二是摸排现有航运企业与信息化企业的合作情况,鼓励参与国家级课题,企业主导,政府引导,依托重点企业树立典型示范。
3.建立现代航运服务复合型人才管理制度。一是从现代航运服务实际出发,统计人才专业度要求与航运企业需求情况,出台具有连续性、可操作的人才持证政策;在重点领域企业、监管机构、院校中进行人员持证的试点,给予政策倾斜,并对该相应分类下人员的工作类型予以区分限制的基础上,适当缩短航运类工作时间要求(毕竟此类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航运服务现代化,而非在船上实际当班),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基于持证情况,建立相应的复合型人才专家库,进一步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人才管理,建立复合人才管理长效机制。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