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除社会系统性歧视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5-04-02

分享到:

文/金钥

近日,广东清远三嘉北帝古庙以"女士如遇月事请勿入殿参拜"的告示掀起舆论风暴。生活中,“月经”二字常常被“大姨妈”、“亲戚”、“那个”等词代替,人为将这一正常生理现象变为一种“禁忌话题”。这种“月经羞耻”和语言遮蔽,加剧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隐形困境,并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并强调“国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禁止排斥、限制妇女依法享有和行使各项权益”相违背,破解这种制度性歧视已刻不容缓。

一、现状与问题

1.公共场所月经表述暴露传统偏见

随着性别平等意识提升,我国虽在部分公共场所增设了经期应急服务,但隐晦化的语言表述仍在无形中强化‘月经羞耻’的社会规训。如商场、影院等场所虽增设了女厕“温馨提示牌”,但普遍采用“特殊日子”“尴尬期”等模糊化表述,刻意回避“月经”一词。例如,小红书2024年6月1日一则题为“不如直接一点”的热门帖中提到商场提示语“若您的‘不小心’突然来袭,需帮助请联系工作人员”,相关评论如“我的月经又不是我‘不小心’来的,不明白在女厕所有什么好避讳的”获超千赞。此类表述本质延续了传统文化中将月经与“不洁”挂钩的偏见,即便在女性专属空间,隐晦表述仍可能加剧羞耻感,反而可能让女性(尤其是青少年)对自身生理现象产生困惑与焦虑。

2.商业失语加剧公共空间“月经羞耻”

2025年3月,通过淘宝、京东、拼多多平台搜索“女卫生间温馨提示牌”,筛选销量超过1000件的独立商品,发现无商品直接使用“月经”或“经期”等科学表述,均以“特殊日子”“总有几天不期而遇”等代称替代。例如,拼多多平台热销第一的商品标题为“特殊时期温馨提示牌女卫生间酒店民宿大姨妈例假厕所求助标牌定制”,其详情页配图文字为“特殊日子如需帮助”及“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期而遇”,刻意规避核心词汇。而对淘宝平台进一步搜索“经期”等关键词时,平台算法优先推荐厕所香薰、暖宝宝等无关商品,相关提示牌信息被淹没。平台规则与商业化表达共同将月经塑造为“不可言说之事”。

3.设施缺位倒逼女性陷入羞耻循环

目前国内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多缺乏卫生巾互助盒或紧急领取点,迫使女性在突发情况下需向公共场所工作人员(特别是男性)或陌生人求助或者外卖卫生巾,形成“越回避越羞耻”的循环。例如,2025年2月,一名女子在高铁上因突然来月经而面临求助周围(女性)无果、高铁小程序买不到卫生巾的窘境,最终得到列车员的帮助找到一片护垫度过尴尬旅程。这不仅加深了“月经羞耻”的隐性社会压力,也反映了公共对女性基础需求的忽视。

二、对策与建议

1.规范公共用语表述,树立正确月经认知

一是明确标注“月经”相关词汇。公共场所的提示信息应直接使用“月经”“经期”“卫生巾”等简单明了的科学术语,避免模糊化表达。可参考上大卫生巾互助活动“月经暖心盒”模式,明确标注“月经”并传递“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理念,帮助公众树立正确认知。

二是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从小学高年级起开设生理卫生专题课,通过动画、互动游戏等形式讲解月经原理与卫生管理,消除青少年羞耻感。

2.加强商业领域月经与卫生巾的正向引导

一是做好商业领域信息倡导。利用国际月经日(5月28日)等节点,通过公益广告、社交媒体科普短视频加强媒体正向引导。避免在影视、广告中过度美化或隐晦处理月经场景,真实呈现女性经期生活状态。

二是建议减免平价卫生巾的增值税。目前卫生巾的增值税率为13%,远高于同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食用盐和食用油的9%。按女性每次生理期5-7天计算,每月卫生巾的使用花费约50到100元,对于贫困家庭这笔费用过于高昂,为保障贫困女性也能用上安全卫生的卫生巾,此建议对平价卫生巾产品给予定向优惠。

3. 在公共场所设立卫生巾获取渠道

建议加强卫生巾保障性供应的社会引导。在有公共卫生间的交通运输器上,建议提供卫生巾售卖、领取渠道,如在公共卫生间放置“卫生巾互助盒”,在卫生间门上标注显眼的求助电话。在公共场所引导台、服务台等点位,建议设立“卫生巾互助站”免费领取应急卫生巾,在卫生间附近设置平价卫生巾自助售卖机。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