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统筹实施食品“电子标签”和“追溯码”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9-19
文/王磊
食品标签是预包装食品展示产品信息、供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工具,承载着追溯和保障食品安全、传递和宣传食品信息的双重身份。在食品标签上加贴二维码,有利于同时提高食品安全的追溯性和(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易读性。
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征求意见稿),首次将数字标签纳入范围。数字标签试点工作已在2023年7月启动,包括应用研究、行业调研、产品试点以及后续改进优化等工作。预计数字标签相关的国家法规会在2025-2026年发布实施并明确相关要求。
从地方监管层面来看,从提高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应用和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探索角度出发,我国许多省份,上海、浙江、福建、厦门、湖北等市场监管局陆续推出追溯码。其中上海在《上海市食品生产企业预包装食品追溯二维码赋码工作指引》中提出在2024年底实现上海生产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100%赋码。
从行业角度,我们理解和支持数字标签或追溯码可以提高食品安全的追溯性和消费者的易读性。在国家数字标签要求统一发布前,上海市提前实施追溯码100%赋码,预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面临以下困难:
1、消费者困惑
由于各地追溯码信息内容、格式和实施时间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同一产品在不同产地的赋码情况不一致。例如:不同产地的同一产品由于各地方监管部门要求不一样,某些地方可能对产品进行了赋码,而其他地方则没有,或者赋码方式和扫码信息存在差异,这些不一致性可能引起消费者混淆和误解。同时追溯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尚未对消费者进行普及,特别是对于不太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他们对追溯码的接受和使用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引导。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字标签试点尚未结束,且结果优化方案还未公开实施前,部分省份基于推进追溯码的强制性实施,可能会在短期内无法有效指导消费者获取食品安全信息,反而增加消费者困惑和投诉,给企业和监管部门带来额外的应对压力。
2、追溯码与电子标签兼容性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即将推出的数字标签和上海市正在推进的追溯码面临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首先,追溯码和数字标签的整合性问题需要确定,它们是否将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标识系统,或者作为两个独立系统并存。其次,对于上海企业在2024年实施追溯码后,如何在2025-2026年顺利过渡到数字标签,确保两个系统的技术兼容性和信息无缝对接,是必须提前规划的。此外,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标签多次修改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标签报废损失,因此需要制定策略来最小化这些风险。
3、跨省监管追溯以及信息共享困难。
在推进数字标签的实施过程中,各地赋码机构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的兼容性和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亟需各省监管部门通过跨省协商,建立有效的跨省合作工作机制,以实现大数据的顺畅共享、追溯以及分析处理,这对于提高整个食品行业的监管效率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负责人指出,数字标签已经成为全球食品标签管理的新趋势。从风险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标签逐步替代现有食品标签的部分功能是一种必然趋势。然而,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实现数字标签完全替代实体标签,还需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
因此,建议:
行业普遍希望上海市追溯码全面赋码的时间节点能够暂缓,或者作为一项倡导性试点项目来实施。同时,行业期望与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协作,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公布实施后将追溯码整合到数字标签中。实现统一全国实施标准和信息追溯平台,以避免企业多次标签修改,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国家法规正式出台前,建议从消费者、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三个维度进行准备,为数字标签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高消费者意识
提升消费者对于数字标签的认可度。建议通过试点以及消费者科普教育,使消费者逐步认识数字标签并养成阅读习惯。
2、建立企业数字工具能力体系
数字化转型是食品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数字标签作为这一转型中的重要载体,将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文件,搭建起强大的数字能力,确保食品的生产、运输、经营等环节都能符合数字标签的标准要求。数字标签的应用将与电子化、物联网等技术趋势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并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由于不同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存在差异,实现全行业的快速转型是一项挑战。因此,企业需要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行业协会的引领下,以行业内的数字化标杆企业为榜样,逐步探索和实施数字化转型。在转型的初期阶段,建议采取倡议和鼓励的方式,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平稳过渡和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食品企业可以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保障食品安全,同时增强市场竞争力。
3、数字标签和追溯码达成一致
数字标签的实施不仅要符合市场监管部门对食品标签的监管要求,而且还要通过其应用来提高监管效率。建议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循环渐进的推进追溯码试点项目。通过这一试点,监管部门可以收集企业在赋码方面的需求以及监管追溯的具体需求,并向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机构及时沟通和分享信息。更有利于将追溯码的功能整合到数字标签中,同时也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其提升数字能力,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对于确保行业转型的顺利进行和提高消费者对数字标签的接受度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法规实施的过渡期内,可以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减少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总体来看,数字标签相比传统食品标签,无论在消费者获取信息、食品生产经营还是市场监管工作中都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标准制定方、监管方、行业协会、企业和消费者各方共同努力。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