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餐饮企业燃气安全使用监管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6-25

分享到:

文/叶祺敏

6月21日,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发生燃气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社会各方高度重视。此次事故正值端午假期和暑期来临之际,令人痛心!同时,在淄博烧烤火爆全国,各地大力提倡烟火经济之时,再次给餐饮企业敲响警钟。

根据红餐网的整理数据,今年2月以来全国各地已经发生多起餐厅燃气爆炸事故,轻则损坏物品,重则店毁人亡,波及到附近商户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何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仍未引起餐饮企业的足够重视。应当如何切实加强餐饮企业燃气安全使用的监管力度,提高餐饮企业燃气安全使用责任意识,拧紧人民生命的“安全阀”,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作为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燃气用气人口已经超过6.67亿人,截至2020年末,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7.87%,城镇管道燃气普及率也在2019年末达到75.7%(数据来源:《2022杭州城市燃气事业可持续发展蓝皮书》)。全国范围内燃气普及率进一步提高的国家,对餐饮等行业安全使用燃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燃气泄漏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燃气老旧管道增加了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餐饮行业对燃气泄漏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今年5月7日-11日,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十一组在上海对建筑施工、燃气等领域开展明查暗访中就发现部分校餐饮企业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目前,餐饮企业燃气使用主要有存在以下问题:

一、燃气报警装置未安装、安装错误、故障后未及时维修,甚至有部分餐饮企业虽然安装了燃气报警装置,但实际未连接电源,这是的燃气安全隐患无法及时被发现。燃气泄漏报警器,可以通过气体传感器探测周围环境中低浓度的可燃气体。当发生燃气泄漏,气体浓度高于临界点,燃气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可以驱动排风、切断或喷淋系统,防止发生爆炸、火灾、中毒等事故。

二、燃气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部分餐饮企业擅自改造燃气管道、使用软管穿墙、液化气专用耐油丁晴胶管超过使用年限、胶管连接三通、胶管长度超过2米、使用不带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管末端和胶管前端缺少灶前阀等。这些问题均反映出餐饮企业的经营者安全意识的薄弱,保有侥幸心理。

三、部分小餐饮店的建筑结构本身不符合使用燃气的场所标准。根据液化气使用的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厨房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严禁在二楼及二楼以上空间使用50KG钢瓶的液化石油气。部分餐饮单位在取得餐饮经营许可时,其经营场地就不符合场所要求。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推广使用智慧安装和预警平台,加强对餐饮企业燃气报警装置安装和使用的远程监控和预警监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因此,可从经营许可审批环节入手,获得餐饮企业经营许可的企业数据推送至燃气智慧平台,对未安装和投入正常使用的燃气报警装置定期推送预警信息。

二、建立和完善市民燃气安全隐患“一键上报”渠道和平台。此次宁夏银川安全事故,根据公安、消防部门询问笔录,爆炸前一小时左右闻到有煤气泄漏,发现液化气罐阀门坏了,商家在明知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不愿意放弃生意、疏散顾客,选择莫不则生自行购买和安装阀门从而酿成惨剧。可通过建立和完善市民燃气安全隐患“一键上报”渠道和平台,加大社会共治、社会监督的力量。

三、进一步开展液化石油气瓶重装单位、燃气使用餐饮单位等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多部门联合抽查。对餐饮企业的监管涉及到消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燃气部门、建管部门等多个部门,为了避免出现多头管理造成的管理盲区,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曝光不符合燃气使用规范的企业名单,促进烟火经济的循环健康发展。同时,定期开展多部门联合的餐饮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演练,通过演练发现餐饮企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强化餐饮企业安全使用燃气的责任意识和隐患发现的自查自纠能力。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