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电商平台“仅退款”条款,维护中小商户合法权益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8-13

分享到:

文/李锐

2024年7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抗议活动在广州的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Temu总部上演,约200多名中小商家聚集于此,高声抗议平台的高额罚款和扣货款政策。商家们声称,统计到的罚款总额高达约1.14亿元,涉及279家商户,而截至当日,售后扣罚及预留金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38亿元,波及商户数量增加至407家。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中小商家难以承受的经济压力和对平台政策的不满与无奈。

据了解,电商平台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因为灵活、及时的处理方式,颇受部分消费者推崇和喜爱,尤其在这两年发展迅猛,并吸引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跟进。不过,“仅退款”政策的灵活性,也慢慢成为羊毛党的聚集之地,开始薅起了众多商家的羊毛,尤其是中小商家不堪重负、苦不堪言,这在业内已是有目共睹,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之余,诸多问题也开始显现:

1、重流量,轻管理。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流量的多少,是非常重要乃至关乎生存的问题,所以使用一切手段,引流也是电商平台的当务之急,一切博眼球、拼低价的方案和手段,在电商平台屡见不鲜。对于平台各方、商圈生态等来说,这一切都成为次要因素。

2、重消费者,轻商家。

在疫情过后的这两年,随着地缘政治复杂因素、海外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消费市场低迷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电商平台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就在“仅退款”政策中,消费者可以没有任何理由的选择“仅退款”,这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不但在损失商品的同时,甚至还要搭上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这对众多商家的权益已经构成巨大损害。

3、重效益,轻规则。

就从目前来看,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中小商家如果想搭上这趟快车,那就离不开电商平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拼多多平台首次遭遇商家抗议。早在2023年3月下旬,拼多多上线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后,就曾引发一系列“炸店”事件。此次抗议活动再次将拼多多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矛盾推向了风口浪尖。据商家反映,Temu平台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极大,罚款金额动辄数倍于货款,且罚款理由往往模糊不清。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行业监管,主管部门主动出击。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行业,但发展速度确实超乎想象,对于监管部门的压力可想而知,不过对于行业出现的普遍问题,还是要主动出击,既要做到电商平台健康长期发展,又能保护商家的权益,尤其是众多中小商家的权益,也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在消费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保护中小商家的活跃度,也是呵护行业的重要体现,一定要高举保护中小企业的这面大旗。

2、加强平台监管,防止滥用垄断地位。

对于电商行业来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整体呈现强者恒强的格局,拼多多、淘宝、京东等头部平台阵营显现,垄断优势也在进一步加大。

8月9日开始,淘宝将正式实施优化后的“仅退款”策略,依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9月1日起,天猫将取消平台年度软件服务年费,届时新入住的商家无需支付,已支付年费的商家,天猫将按结算规则分批退还。

3、加强商家引导,合理维护自身权益。

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事实上,双方都有着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目标。平台需要商家的优质商品和服务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而商家则需要平台的流量和资源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品牌影响力。

4、设立第三方监督,及时发现行业问题。

在目前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必要性日益提高,充分发挥行业大V、媒体等三方角色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行业发展的新问题,尽可能避免社会群体事件的发生。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