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5-23
文/章俊良
依据央视新闻的报道,2023届高校毕业生规模1158万人较2022年的1076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毕业人数激增,就业更为艰难。
2023年高校毕业生的概况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就业率较去年上升,但总体仍不容乐观。在目前的就业去向调查问卷中得知,2023年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2023年整体由于疫情放开,单位就业的规模扩大,学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升高。第二,在就业行业性趋向方面,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这可能与目前就业形势下,民营经济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有关。从张江各高校情况观察,2023年的就业薪酬涨幅及签约进度均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第三,毕业生期望薪酬提升。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区间占比最大的是7K-9K,占比为47.3%,其次是5K-7K区间,占比为24.1%。从期望薪酬上来说,2023届毕业生相对2022届毕业生期望薪酬普遍略高。
毕业生就业问题包括:
一.大学比业生的供给与就业市场的有限的需求量,难以满足大量的求职者。尤其是一些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不足,招聘岗位十分有限,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匹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一些高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他们难以在就业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工作。同时,一些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薪酬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和薪酬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一些高校毕业生的起薪较低,甚至不及一些非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这也导致了许多高校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感到不满和焦虑。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由于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压力。一些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就业与再就业能力。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对于技能型人才,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和经验。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为此浦东专门审议通过了《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其具体实践来看,建议加强企业-学校-行业与园区的联系,定期开展专门的联席会议与专门培训。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就业单位的联系,了解这些单位的人才需求和招聘信息,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此外,高校还可以推荐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双选会等就业活动,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拓宽就业渠道。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在新传媒模式下,“直播招聘”已成为了一笔新型的招聘模式。扩大新式媒体及传播模式的使用能提高就业信息在用人用工单位及高校学生间的互联互通。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例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培训等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根据笔者与园区企业的交流,此部分政策目前的实际落实还是主要局限于大中型企业与国企。中小企业对政策不理解、政策申请过程复杂,实际落地率并不高。
四是改革招聘制度。改革招聘制度,建立公平竞争的招聘机制,避免各种形式的人才浪费,让有才华的人才得到应有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避免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歧视高校毕业生,让高校毕业生享受公平的就业机会。建议可以强化人力资源公司在整个链条中的作用,给予其在传播、税收上的一定优惠。活化整个市场机制,使政策充分传导到基层。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