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扬中医中药,助力上海成为养老助老示范城市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7-16

分享到:

文/田朝阳

上海拥有丰富的中医资源,比如一指禅推拿,比如石氏伤科,比如丁氏内科,比如董氏儿科,比如陆氏针灸等等。随着上海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对就医的服务需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目前上海的老年人在就医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1、上海老年人想要兼顾就医与高质量生活的需求难以被满足

老年人身体素质适合手术条件的并不多,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恶性肿瘤,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等病症,除手术之外,西医可以选择的治疗手段有限,治疗金额较高,想要维持高质量生活比较困难。而综合康复治疗中医更有优势,并且费用较低,在长时间的治疗中更能维持病人的生活质量。

2、上海中医缺少上门或就近治疗服务的模式

上海目前治疗的模式,医院都是要求病人到医院就医为主。但是很多老年人作为病人,出门就医并不方便。例如两位高龄失独老人都是病患,每个星期都要自己推车去医院接受针灸治疗,十分辛苦。又如老人住在养老院里,无法接受常规的中医治疗,每次需要家人开车40分钟到医院里进行治疗。而中医治疗具有天然的就近治疗优势。针灸,推拿,中药,以及免煎药,代煎药,都还是局限于在大型医院,这严重限制了中医灵活治病的优势。

3、上海中医的治疗方法、治疗病种、治疗效果面临日渐萎缩

首先,各大三甲医院中医科室式微,即使是中医院都是西医治疗为主的模式。其次,中医院的治疗方法也是以西药为主,缺乏望闻问切。再次,中医的水平普遍不高,会综合治疗的传统中医,会开药也会针灸的医生少之又少。医院里开出的多是膏方调理而非急病救治,有些医生开出的中药方里药的品类惊人之多,达到近四十种药。而针对同一病症精通医理的老中医,仅使用了五味药。最后,上海对中药的管理,限制了一些优秀品类中药的使用,在满足大众化一般需求情况下,很难满足老年人群体紧急和额外的需求。

4、社区医院缺乏中医治疗

老人到社区医院目前无法满足综合性治疗的需求。社区医院没有大型检查设备,又缺乏中医治疗人才,目前成为了开高血压药等常规药的地方。中医的急救本可以很好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对病患的救治,最适合中医力量下沉的社区医院却没有发挥出高效便捷的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对于上海如何成为养老助老示范城市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上海建立综合性一体化中医治疗平台

从场所建设上,建议各区利用社区医院划出中医示范诊所所在区块,对中医中药限制政策放宽,通过人才优惠措施,鼓励全国优秀的中医人才到所在管辖区块进行纯中医治疗的综合方式。

从就医模式上,建议恢复前店后药的模式,鼓励综合性的一体化中医治疗,比如中药和针灸并行等,给予夜间急门诊、上门医疗的权利,给予老百姓可以在家就医的选择机会。有些医疗措施使用自费的模式,避免某些开出大处方套取资金的情况。

从个性化服务上,建议拓展家庭医生的中医服务项目,中医的针灸,开药,推拿等都需要个体化治疗,而且可以真正做到一人一方的治疗方式。优秀的中医专家通过在附近的社区医院对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既免去了老中医的上班往返辛劳, 也方便了病患的就近就医,还减少了病患家属需要陪医的时间,有利于子女更加安心地工作,有利于实现居家养老。

在保险保障上,对于符合商业保险资格的中医医馆,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进入中医治疗体系。既可减轻国家医保体系负担,又可以给予病患自主的选择。

2、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建议对中药实地学习纳入中医本科阶段。学校应与医馆、中医医院进行紧密的配合,帮助中医学生在实践中分辨药物的优劣,药物的真假,药物的气味,懂得传统药丸工艺,懂得如何指导制药技术人员制丸。

二是不应完全按照西方的教育体系来细分中医学校的学科分类,建议先进行中医通识教育,比如,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科,针灸,按摩,接骨等。通识教育后,根据学生的特长,以及导师的方向,确定主攻的方向以及医学流派,并兼学其他科类。

三是不要用现代的中医内科书籍替代传统医学经典。本科教育阶段,重点学习传统经典医书,《脉决》,《素问》,《伤寒杂病论》《瘟病条辨》等。在学习传统的中医经典书籍之外,兼修西医的常见知识。从而先奠定中医思维,再补充西医的理念。

四是本科阶段中医导师的选择应从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的中医队伍中选拔优秀的中医导师。中医的职称评价体系应参考治疗效果而非中医的学历,中医写的文章来对中医进行职称评定。

3、放宽药店的中药限制尤其是丸类药品的限制

上海应放宽药店的中药限制并对药效优秀的中成药和中药种植予以扶植。在互联网时代,追溯非常方便,所以在中药店的开设上应该放宽限制,鼓励优秀的制丸药工根据中医的要求进行优质的服务。不能让传统的中药制丸模式完全退出上海,应给予病患有选择的权利。鼓励同一药丸不同品类更多进入药店,比如,是选择机器制作的六味地黄丸,还是人工制作的六味地黄丸。

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制药手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议对传统制药工艺进行支持与鼓励,以自费模式给予病患选择权,因为药材品质、药丸品类也决定药效高低,影响疾病恢复程度与快慢。

4、普及中医中药认知水平,培养病患通过中医学习自我救助

上海是一个接受教育水平高的城市,学习中医具有天然的优势。建议上海可通过政府购买项目,鼓励中医学习班级落户到中医示范区块。

建议通过学历教育,在上海的中小学开展中医中药传承兴趣班,在大学将中医作为选修课。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既可以增加对生命的敬畏,又可以学习到治病救人的基本知识,并且增加了普通人群的医学素养,间接督促了医院里中医水准的提高,并且可以使自己的家人得到一定的照顾,减少社会与家庭的负担。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