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本投入与场景应用,培养上海eVTOL领军企业
发布时间: 2025-07-03
文/杨晓康
eVTOL,又称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电动化、不需要跑道的垂直起降飞机,具有垂直起降、低噪声、低成本和绿色能源的特点,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开辟低空旅游经济、推动航空业向低噪声和零排放转型提供了新思路,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品。
eVTOL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广泛等特点。上游产业链核心部分包括电池、动力系统、飞控系统、航电设备、导航系统、通讯系统、复合材料等。中游产业链主要是设计研发生产飞机的主机厂,国外有Joby、Archer、Wisk 等代表企业,国内有时的科技、沃飞长空、小鹏汇天、零重力等新创企业。下游为终端应用,主要包括航空公司、直升机运营公司或通航公司,以及相应场景应用等。国内外知名的运营公司包括安徽省通航集团、深圳东部通航、中信海直、亚捷航空、精功通航等。中游eVTOL主机厂,作为低空经济链主型企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需要着重关注。
一、上海区域现状和存在问题
作为民用航空第一城,上海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良好基础,在低空经济涉及的技术支撑、人才资源、企业集聚、应用场景以及适航审定资源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综合优势。上海在民用航空领域集聚了一批国内领先企业,涉及范围广泛,形成了整机、系统、零部件、应用、研发及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尽管前景广阔,但仍面临着诸多瓶颈制约,既有行业本身技术需进一步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的要求,同时也面临着适航审定、空域管理、航线规划尚不能匹配等方面的问题。
(一)空域管理放开成为行业发展关键
2023年10月,国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2023年12月2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自此我国的空域从只有管制空域发展为管制空域与非管制空域并存。后续国内的空域管理条例的细则需更加明确,空域需更加开放和自由。并且,随着国内eVTOL企业已有5家申请了适航取证,飞行器数量、航线增多,空中管理成为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重心。
(二)航线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需要进一步匹配
eVTOL在未来运营时,需要按照航线运营,目前上海还未有常态化的直升机商业运营航线,如果先开通合适的直升机航线,再给eVTOL航线参考替代,将极大提升运营效率。同时,相比深圳,上海的停机坪数量较少。未来eVTOL的起降和运营,需要有不同类型的停机坪来匹配大型、中型、小型的载客量,需要在规划上进一步综合各方需求。
(三)成熟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需要加大培育和投资
尽管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但还尚未实现市场的大规模应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上海在商业模式上的提前布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直升机运营等通航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比较高,eVTOL目前还在试飞验证阶段居多,距离规模化商用还有一定时间,上海作为低空经济商业化聚集地亟需加大链主企业的培育和投资。外地在eVTOL主机厂方向的投资已经有诸多案例,例如,2024年7月,沃飞长空官宣消息,其获得数亿元B轮投资,新股东为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投资基金。2024年8月,小鹏汇天宣布获得1.5亿美元的B1轮融资,投资方是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国资。
二、上海区域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资源投入和资本支持
低空经济产业需要耐心资本+精心政府的共同培育。建议倡导国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未来空中交通领域投资,为企业和资本搭建对接桥梁纽带。将低空经济领域的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纳入现有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在战略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制造业高质量产业基金中,加大对低空经济扶持力度。在全市数字化转型应用示范场景、创新产品目录等各方面给予低空经济产业大力支持。
(二)扶持本土优质企业,集聚产业化发展
为进一步壮大上海低空经济产业,需要进一步集聚相关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布局相关产业链,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态势。加大本土企业帮扶力度,将低空经济领域企业纳入全市投资促进的重点行业目录,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和旗帜, 培养集聚一批包括eVTOL主机厂和通航运营商在内的领军企业,打造低空经济运营产业园和示范飞行融合区。无飞机则无运营,尤是需要加强eVTOL整机厂商和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商的产业链路培育。
(三)逐步开放试点应用场景
eVTOL的商业化运营,需要按步骤、按时间、按先后,有节奏的推进开放应用场景。建议遵循“从旅游到交通、从郊区到城市”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发展、循序渐进的发展、安全健康的发展。
1、海岛交通场景
上海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及舟山等岛屿与市区交通连接不便,目前的陆路、渡轮出行面临时间长、承载能力有限等约束,影响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部署eVTOL空中航线的方式,可以实现“20分钟到市区”,为海岛出行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出行选择,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五大新城示范航线场景
五大新城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培育打造的节点城市,到2025年五个新城常住人口可达360万左右,eVTOL的推广使用,可以支撑与相邻新城、中心城区以及周边城市之间的空中快速通行的水平,实现30分钟通勤全覆盖的目标。
场景示例:如嘉定新城--远香湖,青浦新城--夏阳湖,松江新城--松江中央公园,奉贤新城--上海之鱼,临港新城--滴水湖等地都适合作为五大新城的地标示范运营区,可在以上区位率先规划建设配套起降设施。
3、城际出行场景
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区域之一,以上海为中心,周边汇集了杭州、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宁波、嘉兴、芜湖等众多经济发达城市,目前公路和高铁网络虽然将这些城市连接起来,但实际出行时间往往需要90分钟以上,制约了经济活动的频率。eVTOL利用空中交通线路,150公里航程仅需40分钟左右,可进一步激发长三角地区所蕴含的经济潜力。
场景示例:可率先开通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昆山、吴江、嘉善等地的示范航线,再逐步推广覆盖到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湖州、宁波等主要核心城区,未来在长三角城市群构建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4、商务出行场景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之一,拥有广阔的城市面积以及复杂的地面交通环境,具备大量的商务出行需求和相匹配的消费能力。根据测算,在城市出行中使用eVTOL的运行成本相当于目前直升机的十分之一,将空中商务出行变得更加普惠。
场景示例:上海市内具备多个商务出行枢纽,如虹桥枢纽(虹桥机场、虹桥高铁站)、东方枢纽(浦东机场、上海东站)、陆家嘴、人民广场、北外滩,十六铺码头区、静安寺、龙华机场等。这些商务区面临大量出行需求,未来可以建成10-20分钟空中出行线路网,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效率,促进上海市商务、商业和流量经济发展。
(四)建议搭建跨部门管理平台,定期召开专项会议
低空经济发展涉及到众多政府部门,涉及国家空域管理、民航局相关管理部门、市局办的沟通协调,市级部门涉及发改、经信、交通、住建、应急、文体、医疗、环保等多部门的协同管理。只有加强各个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才能形成合力,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建议选定一个单位部门作为主要牵头,定期召开专项主题行业会议,定期追踪和推进低空经济申报审批和监管工作。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