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外卖过度包装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2-12-08

分享到:

文/丁军

近年来,随着网络外卖的兴起,点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过度包装也开始蔓延到外卖领域。不少消费者都遇到过外卖包装“刺客”,你以为这是个罐头,其实它是一份炒饭(包装费5元),你明明只点了一份布丁,却附赠了一个茶杯,且茶杯趟在一个体积为其3倍大的纸盒中,更有甚者点烤肉送烤盘,点火锅送锅,吃外卖竟吃出了一种“拆盲盒”的感觉,吃出了仪式感,而这越来越华丽的外卖包装,已成为一些商家外卖包装的标配。

商家设计精美的包装,或是附送礼物,是为了体现服务差异化,提高品牌认知度,所以商家在外卖包装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凡事过犹不及,增加适当的安全包装无可厚非,可外卖本是一次性消费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包装理应越精简越好,但如今外卖过度包装、赠品多已成为普遍现象。

带来以下方面的问题:

1. 外卖过度包装加重环境污染;随着外卖过度包装的常态化,有的商家会将同一批外卖分开装袋,能打包一份的,偏要打包成两份,甚至每一个单品都单独包装,而这些外卖到了消费者手中,过度包装的材料绝大部分都会变成垃圾。外卖包装中使用的包装纸部分可以重复回收利用,但所产生塑料、木质筷子、金属类等垃圾,不但增加了垃圾处理环节庞大的工作量,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问题。

现在部分商家已在使用无纺布或纸袋包装替代塑料包装,但实际上由于油渍等原因,目前的保温袋、纸袋很多都无法回收,一些可降解包装餐盒,由于其材料的特殊性,必须要通过特殊的回收途径和处理设备。

2.消费者为外卖过度包装买单

商家店铺写着“仅需要收藏店铺并支付0.1元就可赠一杯饮品”,然而在付款时却发现饮品的包装费要2元。类似的套路还有点烤串时“免费增加土豆片”、“免费增加年糕”等,商家却每一份烤串用一份包装,从而累加收取包装费。之所以外卖过度包装越来越普遍,是因为包装费不会被平台抽佣,外卖包装的规格、材质、式样等都会影响到价格,商家们消耗包装盒的数量不同,购买的渠道不一,都会影响外卖包装的成本。

3.客户诉求多,绿色包装推广难

尽管各大外卖平台一直在鼓励消费者在购买外卖时勾选“不需要餐具”选项,但大部分商家依然会忽视该选项,附赠了餐具,使该选项如同虚设。商家认为一份餐具只会占据他们很少的成本,即便多配送了餐具,消费者也较少会因此而投诉,相反,他们会更担心因为没配送餐具而收到差评。外卖行业面临成本高、利润低的局面,很难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绿色环保领城,因此绿色包装的推广存在着阻力。

对于外卖过度包装的问题,目前情况还没有扭转,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外卖包装标准,规范行业行为

对于外卖过度包装的乱象,政府层面可以制定出外卖包装标准管理制度,对外卖过度包装予以相应约束,明确合理包装与过度包装的界限,按照食物重量、品类、冷热等制定食品包装细则,做到有规可依。可以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外卖过度包装的整治力度,倡导绿色环保的包装原则,督促商家使用可降解包装,让商家减少多余无用的包装盒。

从另一方面也要出台相应包装制造行业的生产标准,在原材料的选用、生产质量、可回收等级等方面制定标准,从源头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

二、替换包装材料,加强外卖垃圾分类回收

在总量上减少塑料的使用,更重要的还包括末端的分类和回收,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无纺布、可降解包装等材料,会产生更大的成本和污染。提高可降解回收处理能力,探索无纺布袋的回收循环再生,试点与商家合作进行回收。探索先进的垃圾分类收集技术,加强垃圾回收,将外卖过度包装产生的塑料、纸袋及其它包装垃圾有效回收并合理利用。

此前广州大学城曾试点推进塑料餐盒规模化回收,通过外卖平台与高校、商家及回收循环再生企业的合作,探索塑料餐盒分类回收与循环再生模式。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现在已有部分商家发起环保活动,比如一些饮品店推出“若消费者自带杯可直接减免4元”,部分餐饮企业也在酝酿“让消费者自带餐盒”的服务。

三、平台、商家、外卖员三管齐下,优化行业运营模式

现阶段互联网消费平台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平台以利益最大化的模式运作,无限压缩外卖员时间以提高配送效率,高额的抽成也让商家苦不堪言,不得不寻找利润点。因此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督促平台优化对外卖员的管理模式,不能无限制压缩配送时间,多采取区域化、网格化的管理措施,降低跨区域配送频次;二是要进一步探讨平台与商家的合作关系,制定合理的佣金提成,对更具环保意识的消费者给予奖励,在选择餐具的环节,也可以把无需餐具修改为默认,倡导使用更合理、更加低碳的包装盒。对于外卖商家来说,要主动摒弃靠过度包装赢利的观念。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