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善短期入境人士境内移动通讯服务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3-20

分享到:

文/王海英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人员入境和入境游客的口岸,疫情前2018年,上海浦东虹桥两机场的出入境人次4250万,占比全国总量的61.26%;2018年上海入境游客893.71万,其中外籍游客685.9万,是第二名广州和第三名北京外籍游客之和。随着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回归“乙类乙管”,跨境人员交流快速恢复,可以预期我市入境人数及入境游客数量将迅速恢复并快速增长。

境内移动通信作为境外人士落地上海后第一时间的需求,其办理的及时性和便利性,直接关系到入境体验和后续行程的便捷性。尤其短期入境人士,基本不会申请大陆境内手机号码,也不会注册使用境内的移动社交软件如微信等。而使用境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服务,费用高昂。入境后第一时间能便捷、低成本的使用当地移动通讯服务(主要是短期当地手机卡申办),是入境人员尤其是短期入境人士的刚需。

虽然境内移动通信服务商都有提供短期移动手机卡申办服务,然而从浦东、虹桥两大主要入境口岸的情况看,这样的服务网点没有设置在出关后第一地点,或者设置的位置非常不明显,极易被忽视,给入境人士,尤其是初次入境人士带来较大的不便,也直接影响了旅客入境的第一感受。

由此建议如下:

一,跨前一步,第一时间提供入境初始化服务。在机场出关后显著场所,设立针对入境旅客的一站式服务柜台,提供包括境内手机卡申办、WIFI租借、货币兑换、维萨卡(VISA)及万事达卡(Master)使用商户信息、出行住宿信息问询服务、境内常用手机软件安装注册指引等服务,并提供多语言手册的发放,让境外旅客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基本的移动通信服务和当地旅行服务信息。

二,加强服务网点建设。普及我市针对入境旅客包括境内手机卡申办在内的服务网点,现场有明显的统一标识,便于外籍旅客“一眼识别”。借鉴国际上知名的旅游城市经验,在银行网点、大型商业综合体、主要连锁便利店、交通站点等地点,统一设计并在街头显著标识针对入境旅客的服务内容的标识,如手机卡申办、货币兑换、出行咨询、接受维萨卡(VISA)及万事达卡(Master)使用的商户等。鼓励本地移动通讯运营商扩大手机号码申办服务代理商群体和服务网点布局。

三,在“随申办”中,增加服务短期境外人士的专门界面,把包括短期境内手机号码申办等服务信息纳入其中,使得包括短期入境旅客在内的入境旅客能在移动端获得一站式的服务指引。“随申办”的安装可以跨前至入境航班的空中服务,使得入境旅客落地即可获得全面的本地旅行与生活服务信息,减少落地后两眼一抹黑的情况发生。

四,鼓励移动运用服务商,针对入境旅客的不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手机话费套餐服务。上海作为全国入境旅客最主要的口岸,接待的入境旅客的类型多样(商务旅行、多次入境、短期入境、过境免签等),入境后旅行路径长、范围大,针对移动运营服务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同时,移动运营商借助其自身的流量门户的优势,可以和本地及全国各地的商户进行合作,建设针对入境旅客的手机端文旅及本地生活服务商城,把握住入境旅客流量的入口,提供增值服务,充分挖掘商业价值。这样不仅能把流量红利留在上海,也能极大减少入境旅客尤其是短途入境旅客需要下载不同本地生活服务的APP的不便。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