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10-09
文/曹静、张子刚
《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将于10月15日正式生效。该《办法》出台,是让教育回归本质,还原教育公平,并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为家长减轻负担,降低无谓教育支出。而校外培训机构大热的背后,有教育不公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原因。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体现:
1. 初中阶段违反规定设立重点班。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应该平均分配生源。然而不少学校为了提升重点高中升学率,都会设置重点班和普通班,将好的师资和生源集中在重点班,挫伤了普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普通班教师面对的都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不高。
2. 未能有效落实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没有真正落实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重点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水平,不愿将优秀教师交流到普通学校。同时,优秀教师即使交流,三年后再回到原校,对普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为促进公平教育,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违规设置重点班等现象,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视情节给予调离工作岗位的行政处理。
2. 落实教育部关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确保优秀教师按照一定比例交流到外校区。自2013年上海市首次开展特级校长流动以来,流动范围逐步扩大到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各区也积极推进教师参与流动,交流教师人数约占教师总数的5%。教育部于2014年发文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文件既有规范性的政策要求,也给地方留下了政策空间。时间过去了近10年,但中西部很多地区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流于形式,甚至连形式都不存在。建议各地区采取制度性、指标性规定确保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有效落实。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