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大陆民众对台湾地区选情了解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6-28
文/沈振豪
两岸逐步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的关键时间段,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外部列强干预势力,内部各党派分裂势力十分顽固,台湾地区大选一旦出现不利于团结和统一的结果,很多情况下让大陆在舆情方面也会十分被动。在媒体、各大社交、视频平台高度发展成熟的今日,大陆方面应该围绕“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积极主动开展群众路线,从网络,社交媒体,鼓励大陆人民群众,发动大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网络舆情,以对台岛选举产生强力的“人心攻势”。
郭台铭,柯文哲,朱立伦,赖清德等,他们的背景、政治主张和对两岸统一的态度如何?这些人物信息一般都为岛内民众熟知,但是对于大陆而言,关心海峡时事的群众对其略有了解,大部分人民群众却可能存在着信息空白,并且还有一部分群众是不关心这些信息的。做好两岸统一的群众路线,对岛内的政治人物和领导候选人,应在大陆民间层面广泛普及,以求在明年选举关键时刻,增加大陆人民影响因素,让谋独的人心生忌惮,让求统的人心生鼓舞。
目前大陆对台湾选情熟悉度不足的成因如下:
1、大部分民众工作生活围绕经济活动为核心,对两岸统一等政治议题比较淡漠,了解不全面。如果单单只是表达拥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相信绝大部分的群众都会全力支持,但是针对台海现状,再做更进一步的深入时政的表达时,群众因信息存在盲区而导致表达内容不到位的问题就会逐渐显露,群众或许对蓝、白、绿,各政治派别的统独主张是哪一路的,都不清楚。
2、关于台湾岛内的政治信息,目前大陆民众获得相关信息的窗口与机会比较单一。许多上了年纪的长辈人群非常关心台海政治,通常会准时准点守候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节目,最后会正向地将节目内容传递给家庭及邻里,这种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热忱应该被提倡与发扬,并且通过影响下几代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让渴望统一的“大陆香火”得以延续。
3、群众路线接受到海峡消息作用后应该凝聚成反作用,但目前大多情况,群众焦点仅以“围观”形式存在,而没有更有效的组织起来。由于媒体在深度报道岛内事务有限,大陆群众直接参与“2024台岛大选”会受到阻隔,但我们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间接 “介入与陪跑”。
提出下列建议:
1、以促进台海和平统一为核心,设计规划以群众信息交流平台、各民主党派信息交流平台、党群中心信息交流平台为三层同心圆,全面、透彻、完善地将台海选情与人物信息向大陆社会面公开发布。横向渗透、垂直拉通,信息传输点在同心圆中形成网格,同时叠加多层级的信息反馈,形成系统性的人心与舆论布局。
2、以群众日常使用的媒体信息社交平台为基础,设立第一层信息工作同心圆。在央视《海峡两岸》栏目以外的平台,积极开辟新的群众路线,在“哔哩哔哩、小红书、微信直播”等亲民平台,积极构筑舆论信息阵地。对有爱国向心力的主播账号应鼓励推广和增加流量,尤其是以第一视角解读台海问题、选情问题的统派台胞,应该得到平台更多的技术支持与人文关怀,同时应该增设更多窗口帮助其获得更多与大陆群众交流互动的机会。
3、在2024关键年份,作为国家的知识阶层代表,各党派与团体的第二同心圆梯队,应把一部分工作重心和工作内容转移到增加大陆对宝岛选情的参与权重。各民主党派的后继之人应当自觉主动的站出来,通过平台,发挥党派优势,对台岛选情施加知识分子影响力,可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从经济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根据不同的选情影响,海峡两岸可能会出现的经济波动,但更多是提出在“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的前提下,在全球经济下行区间,海峡两岸可以拓展的经济合作空间,以及合作会对地区经济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与意义。伴随着选情的推进与其结果的影响,焦虑与信心并存。。
(2)从文化角度出发,两岸同文同种,血浓于水,中国大陆应该更多的从大局观出发,不被表象拘泥与束缚,在更多维护好两岸文化历史传承与心结羁绊的同时,应从更高的维度出发,挖掘更多两岸年轻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相似点与交集点,形成新时代的文化共识,而各大民主党派与团体组织在各个领域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性与专业度,且成员与海峡对岸各行业都有一定的接触。
(3)各民主党派与团体对选情的助力也将回归到协助提升台胞在两岸的生活保障上。在选举结果的实锤敲定之前,涉及到两岸通航的逐步恢复,惠及两岸民生的政策,以及各民主党派团体收集整理出的:关于台胞往来生活工作出现实际问题的建言献策,应该先于台湾地区选举结果落地前出台,让基层的台湾同胞得到实惠。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