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鼓励生育的几个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4-10

分享到:

文/张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短缺、总和生育率下降等挑战。

2020年,我国新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比2019年下降了18%,比放开二胎的初年2016年下降了33%,成为建国以来新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最低的一年。据此推算的总和生育率是1.3,属于极低的生育率。

近年来,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育,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促进生育政策与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同向发力,有利于满足更多家庭的生育意愿,有利于提高生育水平。

但是,三孩政策的推广实施中,也遇到相当大的阻碍。具体问题如下:

1、高额生育成本:随着城市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成本也越来越高。孩子的教育、医疗、生活等方面的支出都很高,而且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这些成本还会逐渐上升。这使得一些家庭在考虑生育二孩或三孩时,不得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2、市场供需矛盾:在一些大城市,由于住房、教育等资源的有限性,导致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在安置子女方面遇到了困难。特别是在一些热门城市,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一些家庭犹豫不决的原因之一。

3、老龄化压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支持和社会养老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大量家庭都生育二孩或三孩,可能会面临养老与养孩的同时压力,使得养老问题更加严峻。

4、社会观念: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城市中,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影响,一些家庭更愿意选择只生育一个孩子,以减轻经济和心理压力。此外,一些家庭也存在“只要一个孩子就够了”的观念,导致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意愿不强。

5、就业机会:对于女性来说,生育孩子意味着暂时或长期的离开工作岗位,这可能会影响职业发展和就业机会。这也是一些家庭不愿意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出台各种具体政策,确实降低生育成本。

增加社会福利:政府可以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的供给,提供更多的托儿、幼儿园等照护机构,降低照护成本。同时,可以加大对生育二孩或三孩家庭的补贴力度,提高生育意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推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持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改进校内教学质量和教育评价,全面开展课后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项目和托管服务。

优化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生育附加税政策,鼓励有经济实力的家庭生育。同时,可以对生育二孩或三孩家庭给予税收优惠,降低生育成本。

在医疗何社保方便给予优惠,建议针对二孩或者三孩减少女性退休年限,女性相比男性在家庭照顾及教育付出较多更为辛苦。

2、多措并举,解决影响生育主观因素的供需矛盾问题。

增加城市住房、教育、医疗等资源供给:政府可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给予一些住房、教育、医疗资源上的优先条件。

加强对城市人口流动和就业的管理: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人口向中西部等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流动,减轻少数城市的资源压力。同时,可以加强对城市就业的培训和支持,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3、着力解决老龄化压力问题。

加强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可以加大对老年人的补贴力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鼓励家庭生育、扩大社会保障等方式,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政府可以出台更多的生育鼓励政策,提高生育意愿。同时,可以加强社会保障的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4、加强宣传,解决社会观念问题。

宣传和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和教育,宣传生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念,提高生育意愿。

加强对家庭生育的政策支持:政府可以推出一系列支持婚姻家庭的政策,提高夫妻生育的幸福感。例如,提高育龄女性的就业机会和福利待遇,为家庭生育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