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沪剧、滑稽戏特色文化内容,点亮上海银发经济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6-26
文/张文青
摘要:在上海,超 500 万的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拥有不容忽视的文化消费潜力,而沪剧、滑稽戏作为海派艺苑奇葩,面临传承与创新难题。当下,老年文化消费市场存在产品单一、推广不力、场地受限、人才匮乏等问题。本文深入剖析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激发沪剧、滑稽戏的新活力,为上海打造消费中心注入文化动力,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引言
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有摩天大楼与时尚潮流,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沪剧、滑稽戏作为本土戏曲艺术,曾是几代人的精神食粮。随着时代发展,它们面临困境,而老年人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却在悄然增长。如何让传统戏曲在老年群体中重焕生机,成为推动文化传承与消费市场繁荣的关键命题。
二、沪剧与滑稽戏在老年人群中的现状剖析
(一)受众基础稳固却呈萎缩态势
老年人受传统文化熏陶,对沪剧、滑稽戏有天然情感连接,多能哼唱几句经典选段。他们常聚在社区活动室、公园,交流戏曲心得。据上海市老年文化生活调查,约 65% 的老年人将沪剧、滑稽戏列为喜爱的艺术形式,可随着老龄化加剧,若不拓展受众,其受众范围将如涟漪般逐步收缩。
(二)演出市场遇冷,舞台难觅
专业沪剧、滑稽戏剧团数量逐年减少,因资金短缺、演员青黄不接,演出频率大降。部分剧团一年仅能推出数场商演,多集中在重大节日或文化活动节点。社区演出也因经费、设备限制,常以简单汇演为主,缺乏专业舞美、灯光配合,难以满足老年人 “看大戏” 的期望。大量老年人只能从电视、网络重温经典剧目,无法现场领略戏曲魅力。
(三)传承艰难,后继乏人
沪剧、滑稽戏传承靠口传心授,老艺人逐渐离世,年轻一代受西方文化、流行文化冲击,鲜少问津。戏曲专业院校招生困难,部分学生中途转行,导致人才断层。学校戏曲教育也多是蜻蜓点水,未形成系统知识体系与兴趣培养机制。
三、开发特色文化内容促进消费中心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
(一)深度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筑牢戏曲根基
系统整理经典剧目,建立数字化档案库,运用现代技术修复老唱片、视频资料,还原作品原貌。深入研究剧本里的历史细节、民俗风情,将其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在社区、老年大学、幼儿园、小学等开办讲座。例如,讲述《芦荡火种》背后抗日游击队的英勇事迹,让大家感受戏曲与历史的交织。另外,将沪剧和滑稽戏进入学校,不但有利于提高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根植,而且可以有利于戏剧的创新。
融合戏曲元素开发文化周边,制作精美戏服、头饰、唱腔唱片,既能作为特色纪念品销售,又能让老年人深度体验戏曲艺术。推动沪剧、滑稽戏与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展现上海弄堂生活、丝织工艺等元素,打造有地域特色的戏曲作品,增强文化归属感。
(二)打造特色文化消费场景,重塑戏曲舞台
建设戏曲文化街区,选址人民广场、豫园等人流密集区,打造集表演、展示、互动、购物于一体的戏曲天地。设置中心舞台定期演出,周边店铺售卖戏曲文创,安排艺人现场教学。如开设滑稽戏表演道具制作工坊,让老年人和小朋友亲手制作扇子、手绢道具,增强参与感。
举办上海戏曲文化节并以街道为单位的戏曲比赛,以沪剧、滑稽戏为主题,让老人与小孩同台竞技,并设置戏曲集市展销周边,举办戏曲快闪活动,吸引市民游客。发展戏曲主题旅游,设计线路串联上海大剧院、沪剧博物馆、淮海路滑稽戏演出点,配备专业导游讲解,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戏曲魅力。与旅行社合作,推出戏曲研学游,吸引国内外戏曲爱好者。
(三)推动文化与商业融合,释放市场活力
在商业活动植入戏曲元素,在购物节期间,于商场中庭举办戏曲快闪,吸引顾客驻足;在豫园美食节融入戏曲文化,推出戏文主题点心。建设戏曲文化商业综合体,鼓励资本打造融合剧场、餐饮、休闲的商业空间,如开设可点播戏曲曲目的茶餐厅,让游客在品茗中享受戏曲服务。
支持品牌合作开发联名产品,推动朱家角古镇的特色食品品牌与滑稽戏合作推出 “滑稽戏味道” 糕点礼盒,印上经典角色图案;助力戏曲院团与文创工作室联名设计纪念徽章、手账本,吸引戏曲爱好者购买收藏。
(四)创新文化内容创作,紧跟时代脉搏
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戏曲创作者聚焦老年题材,反映养老、代际相处、退休生活新貌,以戏曲形式呈现。如创作展现老年人社区或年轻人学校生活互助温馨故事的沪剧小品,既贴近老年观众生活,又能引发情感共鸣。
鼓励跨界融合创作,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戏曲体验。如沪剧《敦煌女儿》借助多媒体展现敦煌壁画艺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引导年轻人以短视频、脱口秀等新形式改编戏曲,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吸引老年群体关注。
(五)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注入源头活水
完善戏曲教育体系,加强戏曲专业建设,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开设针对老年群体的戏曲普及课程,培养老年戏曲教育工作者。建立戏曲人才培养基地,与社区、老年大学合作,开展定期培训、实践教学。
给予戏曲人才政策支持,提供住房、人才补贴,吸引全国戏曲人才来沪。加强人才交流,举办戏曲人才论坛,为戏曲人才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人才成长与行业发展。
(六)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护航产业发展
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戏曲创作、演出、消费场所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对开发戏曲文化产品的商家给予税收优惠。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为戏曲商业演出、文化活动举办提供便利。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专业戏曲剧场、排练场地,更新设备,提升演出质量。设立老年文化消费专项补贴,对购买戏曲门票、文创产品的老年人给予补贴,激发消费潜力。
四、结语
开发沪剧、滑稽戏特色文化内容,是满足上海老年人文化需求、传承城市文化脉络、推动消费中心建设的关键一步。聚焦银龄群体,挖掘整合戏曲资源,打造多元消费场景,推动商文融合,创新内容创作,加强人才培养,完善政策保障,能为传统戏曲注入新活力,让其成为上海消费版图中的闪亮名片,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中续写海派艺术的辉煌篇章。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