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轨交世纪大道站地下通道阻断问题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5-11
文/郑海阳
上海轨交世纪大道站是上海市线路最多的换乘车站,共有2号线、4号线、6号线、9号线四条线路,工作日的日均客流在48万人次左右。由于人流量交大,且处于陆家嘴核心地段,世纪大道站也建成了轨道交通综合体,即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商业链接而成的多点式商业生态圈,周边商圈密布,包括世纪汇、世纪百联、大都会等大型商业综合体。
今年1月,由于世纪大道站A厅进行升级改造,虽然收费区域扩大了500平米,提供了更多空间,令客流压力有所缓解,但改造方案却导致联接地铁北面的世纪百联商场和南面的世纪汇商场的地下通道被纳入站厅,无法从站外通行。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市民出行造成永久的不便,同时还将对周边商圈的经营造成永久的不利影响。
目前呈现的问题如下:
1、地下公共通道被阻断,影响交通。世纪大道A厅的改造方案,由于扩大了收费区域,使得原本贯通北面1、2号口(世纪百联商场)和南面11、12号出口(世纪汇商场)的一条地下过街公共通道,被纳入了A厅,导致人流无法在不进站的情况下从地下在两个商场之间通行。而如果从地面行走的话,则需要通过世纪大道、东方路、张杨路交汇的6岔路口,红绿灯等待时间长,非常不便,引发了市民的不满。
2、商圈人流和经营受到影响。世纪大道商圈采用的TODS模式,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火车站、机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等枢纽站点为中心,在交通站点400-800米(步行5-10分钟)的半径区间进行高密度开发,整合商业、购物、办公、居住、娱乐文化等功能,打造高效、集约、舒适、便捷、宜步行的公共空间。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保障公共交通与商圈、办公楼之间的畅通。而世纪大原道A厅改造方案,人为地将原来通畅的南北商场隔断,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南北三个商场的客流量和经营,影响消费的复苏。
3、补救措施不尽合理。虽然地铁方面给出了补救措施,通过告示和人员引导,告知市民有三种方式可以免费通行,一是使用metro大都会的客户端或乘车码,十分钟内进出站不扣费,每天有5次免费机会,超过5次还将收费;二是使用其它付费方式进站,出站前去服务中心进行状态刷新,领取一张出站票,也不收费;三是从地面绕行另一种,从地面走,不仅车流大、车速快、红灯等待时间长,绿灯穿行时间短,与地下通道通过相比要增加10分钟左右。这三种方式均将导致时间成本、人员引导成本的大量增加,地铁部门与其日后再打“补丁”,不如早日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1、充分调研,进一步优化方案。一是建议对充分调研世纪大道地铁站内客流走向和地铁站对附近商圈的引流效应,充分评估改造方案对于出行便捷性和商圈引流的影响;二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方便市民出行出发,兼顾带动周边商圈经济活力的视角,对世纪大道站A厅的改造方案进行重新评估和规划,尽量在保留地下公共通道的同时,保障A厅的改造目的。
2、利用现有设施,改善地下通道阻断的情况。鉴于A厅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一台无障碍电梯到9号站台,以及未来可能规划到2号线和4号线的无障碍电梯到站台,以打通A厅到B厅的无障碍功能,一是建议利用在世纪大道站A厅站厅隔离带之外,靠近南面出口的位置的无障碍电梯,通过改变进出站闸机的设置方向,做到兼顾保留无障碍电梯和地下公共通道;二是通过取消现位于通道中间的客服岗亭,让出可以通行的通道,便于1、2号口和11、12号口之间的通行。
3、加强管理,提供更多的出行便利。一是建议增加些短时间内同站进出的便利措施,除了Metro大都会客户端或乘车码,对随申码、公共交通卡等方式也可进一步开通十分钟免费乘坐功能,免去人工操作的麻烦。二是借鉴近期地铁“闸机常开门”模式,建议在非高峰时段,在1、2号口和11、12号口的入口闸机处,实施“闸机常开门”模式,方便市民使用这段公共通道,在世纪汇和世纪百联两个商场间进行南北通行。
本文观点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