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市进一步举办世界级赛事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5-27

分享到:

文/司政

2024年5月16日至19日,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滑板和攀岩四项巴黎奥运会新兴运动项目的资格赛在上海黄浦江畔举行。来自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64位运动员,为巴黎奥运会的入场券展开激烈争夺。赛事背后,是体育成为日常生活方式的理念传播——当奥林匹克理念的“种子”在上海不断生根发芽,不仅吸引更多市民把体育作为生活方式,更是这座城市未来引进更多国际顶级赛事、不断参与国际体育交流合作、为促进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积极变量”。对现代城市来说,成功举办全球顶级体育赛事,是其资金、硬件、管理及资源配置能力等多方面综合实力的展现,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高阶化形态。而反过来说,全球顶级体育赛事对于一座城市的无形推广也同样价值无限,能赋予城市发展活力、全球竞争力、吸引力、影响力及辐射力等重要力量。

当前领域内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少更多高等级的赛事:近年来,上海在引进国际重大赛事、打造自主品牌赛事以及赛事举办数量、质量、规模、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但相较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赛事举办级别、影响力、品牌力、知名度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体育产业规模实力不足:2022年,上海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为640.45亿元,当前体育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约为1.8%,美国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约2.85%,欧洲的占比在1.8%~3.7%。依据当前体育产业高速增长的态势和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来看,上海体育产业在规模和地位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申办筹办能力不足:自1997年“八运会”以来,上海已超过20年没有举办过国内、国际超大型综合性赛事。相比之下,近年来南京、杭州等城市在申办、筹办大型体育赛事方面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例如,2014年南京成功举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杭州成功举了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

关于进一步举办世界级赛事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1: 进一步打造上海青少年自主品牌赛事IP。近年来,上海体育赛事快速发展,自主品牌赛事开枝散叶,路跑、赛艇、象棋、足球、篮球等领域都打造了上海本土自主品牌赛事。建议可以从青少年的赛事办起,如群众基础很高的三大球项目,还有“中考”体育项目,也可以包括这次奥运资格赛的项目:自由式小轮车、霹雳舞、滑板和攀岩等,进一步拓宽青少年参加的运动项目,同时对于在比赛中获得名次的运动员,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其“中考”或者“高考”有一定的加分,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参与度。将青少年运动比赛打造成如日本甲子园棒球赛,作为日本最具盛名的学生棒球比赛,自1931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受瞩目的体育盛事之一。

建议2: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特色赛事。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截至2023年10月,已有152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可以选择“一带一路”国家中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将各项运动项目整合起来,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特色赛事。通过扩大赛事覆盖项目和参赛国家范围,把“一带一路”品牌系列赛打造成展示上海国际形象,形成国际友好交流的平台,发挥体育赛事在促进国际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建议3:举办掼蛋世界大赛。掼蛋作为目前最热门的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正成为一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国民游戏”、大众智力运动。从选手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顽强的体育精神,更从比赛中展示了记忆力、洞察力、信息收集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能力。截止到2023年已有2.8亿至3亿人学会掼蛋,活跃人数超过8,000万,年各类赛事超过1,000场。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将掼蛋比赛举办成一场世界级的大赛,提升整个城市的知名度。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