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暑托班品质的若干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6-21

分享到:

文/尹熙

暑期降至,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暑托班)可以有效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相较于盈利型的社会暑托班,官方的暑托班以其价格低廉、服务能力强而备受家长们关注。

官方暑托班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由教委组织、以学校为主体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托管服务;二是由团委、教委等部门组织,以社区位主体,通过招募志愿者参与带班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暑托服务。两者相较而言,社区由于属地化的便利性,显得更受青睐,家长也更愿意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家门口的社区中。

综合前几年社区暑托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提高:

1、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以嘉定区为例,对于社区开办暑托班,团委会给予一部分资金支持,剩余的部分则需要社区通过街镇财政等方式进行解决。由于不同街镇对于暑托班财政支持力度不同,直接导致暑托班之间办班品质差异较大。

2、部分社区办班条件准备不足。特别是导入人口较多的新社区,场地、设备等硬件水平基础较差,难以满足暑托班的实际需求。同时由于社区居民组成成分较为复杂,这也给社区日常管理、服务带来了一定难度。

3、过度依赖专业师资力量。不少暑托班仍然偏向于文化教学,过程中能够引进大量专业教师开展授课,将原本欢乐祥和的暑期变成了“第三学期”,挤占了教师和学生的休息时间。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如下:

1、细化指导性意见,建立暑托班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社区暑托班的管理细节,从资金扶持、人员配备、硬件条件等方面给予更详尽的指导性意见,从优质的办班社区中汲取经验、打造模板,进行推广复制,实现暑托班层面上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2、鼓励有条件的大厂大所申办公益暑托班。许多规模较大的企业和科研院所,硬件条件完全具备开办暑托班的条件,只要符合相应的安全条件,政府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审批允许其自行办班。相较于以地域为划分的社区暑托班,大厂大所的孩子父母大多是同事,家庭成分接近,具有更多的共性便于管理。

3、注入更多的体育和兴趣元素。社区在举办暑托班时,不能只注重文化类课程的培养,要充分利用来之不易的假期,大力推行体育活动,塑造孩子强健的体魄。可以考虑以兴趣为导向,结合中医、戏曲、非遗等内容,开阔孩子的眼界,厚植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

4、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限于自身的能力范畴,难以对接更多的优质资源进行办班。我们建议,通过街镇统一遴选、组织优质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在某些领域中具有专业特长的社会组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公益服务+项目化”的方式投身到社区暑托班的服务之中,从细微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