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低线级城市医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4-02-27
文/戴正乾
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正日益被社会关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银发经济》)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促进事业产业协同,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发展成果,安享晚年,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着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在养老方面,这个矛盾更加突出:
1. 中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则认为该国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按照该标准,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社会,一线城市如上海更已经迈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 养老资源分布不均
在养老资源的分布上,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很大差距。一二线、东部城市由于老龄化程度较早,经济、医疗资源较为发达,养老资源较为丰富;而低线级、西部城市和农村,由于经济欠发达,公共医疗资源本来就较为匮乏,养老资源面临较大压力。受中国城市和农村长期以来的二元化格局影响,一二线城市老年人相对富有,养老社会化资本更愿意投入一二线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养老资源差距。由于中国老年人口巨大,即使是上海这样养老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市,也倡导9073养老,即只有3%的老人能够进入机构养老。
3. 低线级城市空心化,养老资源缺乏投入
一是低线级城市和农村缺乏妥善养老规划,仅靠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馆承担着留守老年人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无法提供完善的养老康复服务;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大量低线级城市的年轻人纷纷涌向一线城市寻求发展。人口的流失导致税收流失,影响了低线级城市和农村地方政府对于医疗等公共养老资源的投入,导致基层卫生人才的大量流失;三是低线级城市和农村地区除了部分适合做康养的旅游区外,也无法吸引养老产业资本的投入;四是低线级城市和农村留守老人往往不愿意离开家乡,且绝大多数无力负担较高养老成本,急需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产品和服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 推动地方房企盘活自持存量资产转型医养
《银发经济》文件指出提升农村城乡养老服务,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当地养老机构,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同时,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指出,及时研判本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和房地产融资需求,协调解决房地产融资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金融机构精准对接。结合现阶段低线级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医馆设施老旧不全亟需改造,以及低线级城市部分房地产企业闲置自持不动产过剩,建议:
一是当地政府负责牵头民政、住建、卫生及社保统计当地养老及康养需求,可重点统计在外务工人员家庭信息、留守老人数量。在明确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推动投资入股、税费减免、经营贷款、改造贷款等政策优惠。二是广泛征求本地房地产商的转型意愿,推动地方房企将闲置、烂尾自持不动产向医疗康复养老项目转型,实施配套医疗和康复设备的建设和改造,并在建成后负责此类卫生单元的物业管理。三是推动各地政府国有资本通过入股,实现对改造后项目的风险管控,提升服务质量。四是推动银行负责把控金融风险,及时发放项目贷款,回收本金利息。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及时监管项目运营情况,及时纠正偏差。
2. 发挥中医药特色,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建议以县域老年人口为基数,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定医疗康养服务人次考核目标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养老医疗服务能力。二是充分发挥中医馆就医体验优势,为经济不发达地区、低线级城市和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提供养老医疗服务。三是提升基层中医师的医疗服务水平。首先,定期开展中医基础理论考核,尤其是汤头歌诀和辩证分型的基本知识考核,杜绝饮片回扣现象,切断饮片回扣与医师的利益关联。其次,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对二十味以上的大处方要求医师复核,规范饮片监管,确保医师处方合规。做好日常就医服务,做好导流工作。再者,鼓励中医馆医护人员通过电话回访等措施,提高服务品质,在进一步改善就医体验的同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与当地居民的联系。
3. 发挥中医馆市场化功能,反哺养老产业
一是中医馆在提供基础常规中医内科养生保健服务基础上,大力提升中医特色疼痛解决方案、皮肤科和糖尿病足护理等康复诊疗服务能力,以中医康养特色和高端服务吸引当地高净值客户,探索建立会费制收费机制。二是通过中医馆的高端化、市场化、会员制康养服务,提升当地养老产业效益,反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三是通过中医馆的收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及中医馆医护人员薪酬,缓解人才流失困境。四是通过与房地产商的合作,为基层卫生人才配套人才公寓,留住人才。
4. 出台政策扶持医养,提升养老产业数字化水平
一是在房企合作项目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推动中央财政给予财政支持,在长护险、家庭医师等方面对房企合作项目倾斜。二是在地方国资参与基础上,成立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房企合作项目。三是建立智慧养老系统平台,统一对房企合作项目进行监管。四是引入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利用数字化信息手段的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如接入智能系统的睡眠及跌倒检测仪、血压仪等),提供健康支持、无感监测的养老服务数字化场景,提升养老产业的数字化水平。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