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炒作式”旅游热度, 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2024-01-22
文/于伟杰
2023年,淄博这座人口约470万的城市,凭借特色烧烤迅速出圈。在“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固有认知外,被贴上“文旅”和“网红”的标签,犹如今日之哈尔滨,站上旅游城市的制高点。近期,随着胡歌主演的电视剧《繁花》收视率飙升,剧中背景地上海的旅游热度也直线上升。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27日至今年1月15日,上海部分旅游搜索地点的热度飙升415%,南京路步行街增长73%。在火爆的同时,上海文旅相关部门要警惕“炒作式”旅游热度,应当强化市区联手、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打好文旅促消费稳增长攻坚战。
笔者认为,“炒作式”旅游热度存在如下问题:
1、旅游资源过度集中且不平衡:“炒作式”旅游热度会导致游客过度集中在特定的热门景点(如淄博八大局、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影响该区域其他潜力旅游区的发展。
2、旅游产品质量下降:游客人数不断上涨的需求和当地承载有限的旅游服务之间形成了短时间内难以全部解决的矛盾,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旅游企业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依然存在。
3、旅游环境压力增大:激增的游客数量可能对当地各方面环境造成压力,出现交通拥堵、停车场供应不足、投诉处理不及时、新业态新问题暴露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为推动上海旅游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1、分散旅游热点:建议通过宣传,推广“五个新城”的独特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分散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游客。建议提供便捷的交通连接和配套优惠政策,如开设公交专线、新城专列,串珠成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让五个新城与市区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共享客源、分流客群,共同讲好上海故事。积极推进五个新城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着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不断提升旅游产品服务质量,提升上海五个新城旅游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五个新城探索上海之美。
2、提升旅游体验质量:要使游客获得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而非仅仅追求游客数量。建议进一步优化休假制度,鼓励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避免节假日游客扎堆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推动“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对新兴旅游业态,建议开发、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行业部门协同,为特定市场提供更加顺畅、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打通市场需求和产品供给的堵点。
3、可持续发展探索:建议积极探索市区景点周边道路交通管理资源、停车资源与城管资源有效整合,考虑开放部分政府部门、学校、公共停车场等,疏解交通拥堵、缓解停车难问题。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已呈多元化、个性化、创新化、动态化等趋势,建议相关管理部门要包容审慎监管新兴业态,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做到“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更好推动消费信心提振和消费潜力释放,进一步活跃市场、丰富供给,增强上海城市消费活力。
应对由爆火带动的旅游热潮,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每个城市都有可能因为某个突然的原因而爆火,所以火起来具有一定偶然性。但能不能让热度持续,才是对这个城市真正的考量。要确保旅游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文旅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激活城市流量和赋能经济增长。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