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中医药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5-29
文/吕卉
中医药康养产业是中医药健康养老产业的简称,是指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诊疗疾病、增进健康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方面的产业,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市农村地区不仅广泛种植着各种中医药作物,形成了中医药产业,同时中医药知识与理论在乡村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人们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在实现乡村振兴、农村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之际,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总体来看,目前我市中医药康养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存在发展粗放、基础薄弱等特点,面临市场缺乏规范,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化基础不足,中医药康养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等多方面的问题。
1、中医药康养产业市场规范化不足。中医药康养产业从广义上来看,其服务范围非常广泛,从中医体质辨识与评估,到服用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剂到按摩、拔罐、艾灸、膳食调养等各个方面均属于其范围之内。但是纵观目前的中医药康养市场情况,可以发现市场规范比较欠缺,一方面,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市场规范体系缺乏,无论是在医疗机构中,还是在非医疗机构中,针对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药物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均缺乏明确的规范,如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相关的场所、设施设备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相关管理制度、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操作标准等均尚未明确。另一方面,由于中医药康养服务主要面向的老年人等群体,实际中,中医药康养服务不符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点和身心需求,甚至于不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等等。
2、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化基础不足。目前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中医药康养产业中的中药材产业发展不够成熟。中医药种植户在种植方面盲目跟风种植、规模“小散乱”、缺乏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到市场上竞争力严重不足,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中医药康养产业结构不够健全,事实上,康养产业在促进养老、医疗康复、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带动上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但目前我市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着产业发展模式粗放、远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的窘境,包括中药材的深加工、销售、推广、品牌建设等都尚未建立或者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未构成产品链和产业链,综合效益较差,产业链非常脆弱。
3、中医康养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匮乏。与中医药康养市场规范化不足,乡村中医药康养产业化基础不足等相伴的是目前在中医药种植、栽培、研发、营销和中医药康养产业信息化、产业化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中医药康养产业需要的是中医药领域、健康领域、养老领域、信息技术领域等多个领域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高校中尚无相关专业,而且社会上也缺乏培养这样人才的机构,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需建立以中医药康养文化为中心,养生健康、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老服务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康养服务体系,对服务老年人群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与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高度契合。因此,建议从市、区、镇层面,健全政策制度,打造中医康养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提高乡村的中医药康养服务能力和效果,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1、健全政策监管,打造中医药康养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议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从各个方面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标准体系建立,包括加快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增强社区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能力,培养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规范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等。
2、产学研结合,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推进中医药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老年病学和中医护理学等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加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学校设置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相关专业。深化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建设,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增加中医药健康养老内容,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依托相关院校、医疗机构,建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基地,面向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养老护理人员,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相关知识与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鼓励引导中医药专业毕业生从事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填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缺口。
3、因地制宜,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各地特色中医药康养产业。鼓励各个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遴选部分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各个地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不同,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探索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中医药管理部门和老龄工作机构会同相关部门跟踪各地进展,帮助解决试点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发挥上海市中医药博物馆、高校、相关机构及各类媒体的联动与引领作用。
4、加快资本对接,升级乡村中医康养基础设施。鼓励乡村在落实已有支持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办医、中医药发展等支持政策基础上,综合施用政策杠杆,引导社会资本、境外资本参与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企业的融资筹资支持力度,在资本的支持下,不断升级乡村地区的中医康养基础设施,包括从医疗、预防、康复、安宁疗护到健康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中医药特色设施设备,不断提升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级,充分释放中医药康养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潜能。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