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入排查雨污混接,精细分类整治排污口的建议

文/徐权   发布时间: 2025-02-14

分享到:

文/徐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雨污混接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入河入海排污口的无序排放也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改善这一现状,“净流行动”应运而生,旨在深入排查雨污混接现象,并对入河入海排污口进行精细分类整治。部分城市在实施“净流行动”前,因雨污混接导致的污水直排现象频发,城市河道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此外,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排污口直接排入河流和海洋,严重威胁了生态环境安全。为破解这一难题,“净流行动”提出了“源头排查、分类整治、长效管理”的核心策略,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雨污混接和排污口污染问题。

目前主要问题:

一、雨污混接现象普遍,排查难度大

在城市建设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规划不合理,雨污混接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导致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还加剧了城市内涝问题。由于早期排水系统设计不完善,部分城市许多老旧小区和街道的雨污管道混接严重,雨季时污水经常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河道,严重影响水质。

二、排污口管理混乱,无序排放严重

入河入海排污口作为污染物进入水体的主要通道,其管理状况直接关系到水环境质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排污口管理往往存在诸多漏洞。一方面,部分企业和个人为了降低成本,私自设置排污口,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海洋;另一方面,由于监管不力,一些合法排污口也存在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等问题。在沿海区域,因排污口管理不善导致的海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

三、治理资金不足,技术支撑薄弱

雨污混接排查整治和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然而,在许多地区,由于财政压力较大,治理资金往往难以到位。同时,由于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匮乏,治理工作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由于资金和技术限制,部分雨污混接点和排污口的整治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了整治后水质反弹的现象。

四、公众参与度低,环保意识薄弱

公众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力量。然而,在许多地区,由于环保意识薄弱和参与度低,公众往往难以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部分市民对雨污混接和排污口污染问题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透明和沟通渠道不畅,公众往往难以了解治理进展和参与监督。由于公众参与度低,部分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较大阻力。

因此,建议:

一、加强源头排查,建立雨污混接数据库

为彻底解决雨污混接问题,建议加强源头排查工作。一方面,组织专业团队对老旧小区、街道和工业区等进行全面排查,摸清雨污混接点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另一方面,建立雨污混接数据库,对排查结果进行动态管理和更新。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分类整治排污口,实施精细化管理

针对排污口管理混乱的问题,建议对排污口进行分类整治。一方面,对合法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监测和监管力度,确保其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对非法排污口进行严厉打击和取缔,防止其继续污染水体。同时,要建立排污口长效管理机制,对整治后的排污口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

为解决治理资金不足和技术支撑薄弱的问题,建议拓宽融资渠道和加强技术支撑。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同时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治理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提高治理水平。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治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四、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为提高公众参与度和环保意识,建议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雨污混接和排污口污染问题的危害性和治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组织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同时,要建立信息公开和沟通渠道,及时发布治理进展和成效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和建议。

五、推动立法进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为推动雨污混接排查整治和排污口分类整治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制定或修订相关法规和标准,明确雨污混接和排污口管理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另一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要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治理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

六、创新治理模式,探索智慧水务应用

为创新治理模式和提高治理效率,建议探索智慧水务应用。一方面,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雨污管道和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另一方面,建立智慧水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对治理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通过智慧水务的应用,可以实现治理工作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提高治理效果和水平。

“净流行动”作为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从源头排查、分类整治、资金筹措、公众参与、立法保障和智慧水务应用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策略。同时要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治理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相信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深入推进“净流行动”取得更大成效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