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轻型建筑材料,助力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发布时间: 2025-06-26
文/朱天麟
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机遇。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正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范式。最近几年,在全球领域以木质、金属或经改造的混凝土等轻型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行业中更具可持续性的替代方案,正在被大量地使用。根据《study ducker》的最新分析,在各国轻型建筑占比统计中,比例最高的是加拿大,达到了91%。其次是美国,达到了89%。而中国的轻型建筑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占比较低,仅有20%。因此,轻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为上海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
当下,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以下挑战:
一、资源能源压力。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日益庞大。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往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加剧了城市的资源与能源压力。
二、环境承载压力。建筑行业是碳排放和建筑垃圾产生的大户。上海每日都有众多的建筑项目在施工,如果继续依赖传统建筑材料,将给城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带来巨大挑战,不利于实现碳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上海土地资源稀缺,如何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是关键问题。传统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空间的灵活利用和高效规划。
鉴于以上挑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使用轻型建筑材料具有下列优势:
1.节能环保。轻型建筑材料如新型铝合金材料、轻质夹芯板等,生产过程中能耗较低,且部分材料可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例如,新型铝合金材料轻质且耐用,在大型公共建筑和住宅项目中逐步取代传统材料,提升了建筑的节能水平,且减少了隐含的碳排放。
2.施工便捷。轻型建筑材料通常质量较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其更佳的拆装性,可大幅缩短施工周期。像轻质砖隔墙,安装快捷,能加快建筑项目的建设进度,减少施工对城市生活的干扰。
3.空间利用灵活。轻型建筑材料可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灵活构建各种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功能需求。
目前,上海在一些建筑项目中已经开始尝试应用轻型建筑材料,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推广应用体系;另一方面,市场上轻型建筑材料的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对其认知度和信任度有待提高。此外,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也进一步地影响了轻型建筑材料的广泛应用。
有鉴于此,建议利用轻型建筑材料,助力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建筑项目中优先使用轻型建筑材料。例如,给予使用轻型建筑材料的项目一定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或容积率奖励,引导并鼓励建筑企业积极采用轻型建筑材料。
2.完善监管体系。制定轻型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应用规范,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健全质量认证和检测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格查处,维护市场秩序。
3.加大技术研发。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对轻型建筑材料技术研发的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材料性能和应用水平。同时,一些欧美国家在轻型建筑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标杆,加强人才培养,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轻型建筑材料优势和应用案例的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其认知度和认可度。组织开发商、设计师事务所参观并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建筑从业者掌握相关技术和应用方法。使开发商、未来的住户对于使用轻型建筑材料对于环境的贡献建立更强的认同感。
轻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对于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新范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标准与监管体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宣传推广等措施,有望推动轻型建筑材料在上海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助力上海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