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9-02

分享到:

文/马乐呈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零工经济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企业也通过零工经济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用工灵活性。作为一种灵活就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新兴就业形态,零工经济在实现充分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5年3月24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聚焦提升企业和劳动者感受持续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沪人社法〔2025〕83号),其中就提到“推进零工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继续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为企业灵活用工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当前我市零工经济尚处在“成长期”,存在诸多问题,实现充分释放零工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效能亟待各方共同努力。

一、零工经济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不稳定

零工经济看似火热,实则存在一个无声的生存悖论——“越拼命赚钱,越坠入贫困”,零工从业者用透支健康换取收入,陷入“劳动越积极,生存越脆弱”的恶性循环。零工经济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灵活性,但灵活性的另一面就是不确定性,零工经济高度依赖平台或中介获取订单,零工个体提价能力不足。以网约车司机为例,平台通过算法动态分配任务,司机的收入直接与接单量、单价等挂钩,然而,根据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网约车分会《2024年全国网约车市场年报》,2024年全国28个主要城市的网约车司机平均小时收入(IPH)为27元左右,与上一年相比下降了12.90%。面对成本的不断上涨和收入的持续缩水,司机们迫不得已只能加长工时来勉强维系收支平衡,彻底陷入“用命换钱”的困境。

(二)用工环境不规范

此外,零工市场管理尚不规范,零工从业者被用人单位压榨的现象也客观存在,劳动观察APP发布的《零工市场流行“兴趣变现”,时薪断层领先,对专业能力要求高》一文中提到零工从业者会抱怨“工资会被以各种名义克扣,几乎没法拿足当时承诺的薪资……工作过程中还容易出现被顾客骚扰等新的问题……工作氛围很不好,还被各种扣钱,想要辞职,又被说离职要赔一笔钱。”

(三)社会保障不完善

目前的社保体系主要是基于传统全职就业模式设计的,对于零工经济下的灵活就业群体,存在无法完全兼容的问题。

1.社保覆盖范围有限

许多零工从业者无法享受到与全职员工同等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保障,或者社会保险成本过高根本负担不起,使得其在面临意外、疾病、失业等风险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生活质量易受到影响。

2.参保门槛较高

对于零工从业者来说,个人缴纳社保的费用相对较高,且由于其收入不稳定,在经济压力较大时,可能会选择中断缴纳社保,从而影响其社保权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此外,一些地区对社保参保的户籍、工作年限等也设有一定限制,进一步增加了零工从业者参保的难度。

3.社保转移接续困难

零工从业者的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可能经常变动,但在社保转移接续过程中,手续繁琐、流程复杂,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使得很多零工从业者在更换工作或工作地点后,社保关系无法及时有效地转移接续,导致其社保权益受损。

(四)职业长期发展受限

1.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许多青年在踏入零工就业领域时,由于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可能会出现技能错配的问题。例如,在一些创意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含量较高的零工领域,部分从业者因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技能培训,自身技能储备不足难以找到与自身技能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承担一些基础性、辅助性的工作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复杂的项目,从而限制了其职业发展高度;又如,智能化背景下,用人单位使用新技术可能导致中等技能劳动力需求减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从业者找不到合适的零工,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重复性强的工作,造成人力资本错配。

2.职业规划缺失

灵活的零工使得很多青年在选择工作时较为随意,缺乏长期稳定的职业规划。他们往往关注眼前的工作机会和短期收入,而忽视了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持续提升,导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容易陷入瓶颈,难以实现从普通零工从业者向资深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的转变,职业发展路径模糊不清。

(五)政策支持不足

零工经济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目前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不够顺畅,存在政策碎片化的问题。例如,我市零工市场仍处在区域先行探索阶段,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在对零工经济的管理和服务中,各自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是否能有效衔接和协同,使零工从业者和用人单位切实享受政策优惠,仍存在一定障碍。

二、推进和发展零工经济的建议

(一)强化政策支持与协调

将零工经济创业纳入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针对性地制定零工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健全零工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加强人社、税务、市监、财政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政策合力,明确各部门在零工经济发展中的职责和分工。开发全市统一的零工服务网站、APP、小程序等线上服务平台,从业者登记进入“零工人员库”,用人单位也可发布零工岗位需求,提升信息化水平,多措并举促进供需匹配对接。

(二)完善零工制度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根据零工短期、灵活的特点,为零工从业者建立更加灵活的社保参保政策,探索建立灵活的社保缴费方式,允许零工从业者根据自身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和缴费周期,适当降低参保门槛,尽力使更多的零工从业者能够纳入社保体系。加强社保信息化建设,实现零工从业者的社保数据互联互通,方便从业者办理社保缴纳和转移接续。鼓励用人单位为零工从业者缴纳社保,同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规范其用工行为,确保零工从业者的社保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促进技能提升与职业发展

客观来说,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零工从业者学历、社会经验、职业技能都较为欠缺,建议针对零工从业者的能力和素质,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引导有培训需求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为零工从业者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培训机会。同时,鼓励高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与用人单位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针对零工经济的培训课程和教材,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

充分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线下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宣传零工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供需双方对零工经济的认知度和了解程度。定期发布零工经济就业报告,对零工经济的就业形势、行业分布、薪资待遇、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为从业者选择零工就业岗位提供权威、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强化执法检查,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行动,严厉打击“黑职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落实公平就业制度,切实维护零工从业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