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警惕ChatGPT滋生意识形态风险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23-02-15

分享到:

文/郑海阳

近日,人工智能工具 ChatGPT由于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和训练,能够极快地搜集并整理资料,组合成成熟的、人的口吻的文本回答,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注册用户就已经破亿。

作为人工智能的最新语言模型,ChatGPT的重点在于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转换器),本质上是以将海量的数据结合表达能力很强的Transformer模型结合,对自然语言进行了一个非常深度的建模,与当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聊天机器人相比,知识面更广、反应速度更快、拟人程度更高,在需要海量的人机交互的场景下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除了ChatGPT以外,互联网巨头纷纷计划推出类似产品,如Meta的 BlenderBot、谷歌的AI Chatbot,百度的“文心一言”(ERNIE Bot),阿里、腾讯、华为也都纷纷表示有所布局。

从目前来看,随着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下简称GPT)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尽管会带来知识领域生产效率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意识形态风险,在两方面突出:

一、ChatGPT有反华倾向答案。ChatGPT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于欧美,导致其的输出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如对于中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ChatGPT给出的答案是:对美军“应该对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行为进行批判性评估,美国领导联合国部队参与了一场导致大量平民伤亡的战争,包括轰炸朝鲜海珠市摧毁港口城市元山以及使用凝固汽油弹和其他形式的化学武器。然而与此同时,必须承认在冲突中冒着生命危险的美国军人的勇敢和奉献精神……”

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向冲突派遣了数十万军队,他们为朝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帮助他们击退联合国部队,防止该国被占领。然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犯下了战争罪、包括袭击平民、使用化学武器和处决战俘……”

二、ChatGPT的输出有着鲜明的美国左派立场

在俄乌战争、BLM、LGBT、素食主义等方面的问题,ChatGPT也显示出强烈的“国籍感”和“政治立场”, 显示其对于网络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就是通过算力在网络上寻找可能最多、最符合大多数人需求的答案。而在认知领域被西方、英语世界操控、国际中文互联网被港台控制的情况下,ChatGPT显然变成了一个贯彻西方意识形态、直接影响使用者的高效宣传工具,不仅坚定地维护所在国的利益,甚至还不惜诋毁敌对国家。

显然与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相比,ChatGPT由于极强的交互性,对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如果ChatGPT长期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影响,将会造成意识形态的巨大风险,导致“颜色革命”的巨大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备案管理

2021年1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算法推荐规定》,第24条规定,凡是“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均需备案。

根据网信办2018年11月发布的《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下列情形: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属于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进行备案。

二、限制GPT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

1、限制在各级学校、教室和任何学校设备上使用ChatGPT或国内相关产品,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和大学生;

2、要求学生签署承诺书,承诺不使用GPT来完成作业和论文;

3、开发通用、高准确率的GPT识别技术并建立识别标准,以及质询和处罚机制,对于有利用GPT写作嫌疑的文章,应当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问询和处罚。

三、列支海外宣传费用,支持国内互联网企业出海,提升中国在繁体中文互联网中的影响力

1、建议在年度海外宣传费用中,为出海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列支相应的预算,鼓励国内简体中文互联网企业,借TIKTOK(抖音海外版)、TEMU(拼多多海外版)、SHEIN、小红书、原神等在国际风靡的东风,开发海外版本,并根据海外注册用户数量和活跃度进行补贴;

2、对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微信等媒体社交平台网红进行筛选,要求抖音对这些大V开放TIKTIOK的国内注册,利用网红的影响力,对抗国外反华账号和机器人,传达中国的真相。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