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浦东航空城具身机器人全面应用,打造量子城市全球示范门户
发布时间: 2025-05-22
文/濮卫民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模速空间”听取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汇报时要求上海“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上海已把东方枢纽地区(即浦东航空城)作为建设量子城市先行示范区域,迫切需要在机场服务、大飞机制造、临空产业全面抓紧落地人工智能,尤其是具身机器人应用,因为具身机器人是量子城市连接虚实世界的最关键人工智能载体。但目前浦东航空城在具身机器人场景应用方面还远远不够,与量子城市全球门户定位差距很大。本人近日也有幸随相关部门调研了位于浦东的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深度了解到通用具身机器人最适合率先在机场、火车站、航空制造等大空间场所应用的诉求情况。结合落实总书记要求和调研情况,建议浦东应率先支持浦东航空城具身机器人场景全面应用,打造上海量子城市全球示范门户。
与全球航空城比较,浦东航空城在具身机器人应用方面的问题主要如下:
一是机场服务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新加坡樟宜机场、希思罗机场等已部署清洁机器人,支持自主充电、路径规划和跨楼层作业。达拉斯沃斯堡机场引入自动行李搬运机器人,减少人工搬运误差和延误。费城机场部署机器人负责餐饮配送,兼顾便利性与卫生安全。与全球其他国际机场相比,浦东机场已落地应用场景主要为旅客问询机器人,场景应用相对单一,在行李处理、机场清洁、服务问询、旅客导引、商业餐饮方面有待进一步丰富。
二是大飞机制造应用场景有待加强。具身机器人在波音、空客制造基地的应用已形成成熟体系。波音弗雷特厂区周边集聚了200余家核心供应商以及高达1,200家的上下游企业,形成从发动机制造到复合材料加工、高精度装配、智能检测的数字孪生和机器人协作应用体系。波音787 梦想客机机身装配由四台机器人协同完成钻孔和安装 6 万多个紧固件。整个浦东目前仅发展了45家航空配套企业,大量非本地配套企业与商飞无法实现整体的机器人协作应用体系。导致商飞协作机器人渗透率较低,C919 总装线仍以传统工业机器人为主,人机协作场景不足 10%。
三是临空产业应用场景基本缺乏。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极智嘉物流机器人覆盖货架到人、料箱到人等 7 大产品系列,在顺丰、西门子等企业的仓储场景中实现 “货找人” 模式,日均处理包裹量超 10 万件,人工成本降低 40%,正在与园区物流企业共建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浦东机场周边的临空产业现状主要为机场综保区、机场镇产业带和施湾临空经济园。除机场综保区引入全流程自动化系统外,其它大部分镇级园区能级较低,以传统加工工厂和仓储堆场为主,智能化程度偏低,几乎无企业在制造或物流方面全面应用具身机器人或人机协作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对浦东航空城具身机器人全面应用建议如下:
一是建议加快形成浦东航空城打造上海量子城市全球示范门户总体方案。结合浦东作为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总体要求,重点支持浦东自己培育的具身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产品在航空城全面应用,扶持浦东机器人超级小龙。抓紧研究航空城在场景建设补贴、机场与企业联合测试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快形成研发制造在张江、临港,首发应用和实景测试在航空城的产业联动方案,打造上海面向全球展示的量子城市名片。
二是建议率先在浦东机场和国际商务合作区、东站(即将建成)等门户区域布置生态丰富的具身机器人场景,进一步提高展示度和显示度。优先引入清洁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成熟技术,聚焦场馆清洁、地勤支持与设施维护。部署服务机器人、导引机器人、餐饮购物机器人试点,探索旅客服务与应急响应。构建“云端大模型+机器人”体系,并与上海量子城市大模型实现互联互动,强化机场、东站复杂环境下多场景自主决策。
三是建议在大力发展商飞本地化供应链同时,加强大飞机制造产业链整体智能协作体系打造。建议借鉴波音、空客在产业链数字孪生和机器人协作方面的经验,在商飞总装基地周边加快积聚大飞机上下游产业集群,并通过物联网实现机器人协作。同时,在复合材料加工、高精度装配、人机协作效率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突破。加快构建 “机器人主导基础制造、人工专注复杂决策”的新型大飞机制造生态链。
四是结合东方枢纽核心引爆效应,加快机场周边打造临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东方枢纽7平方公里中心区将建设航空城量子城市核心区,以此为契机,带动周边镇级产业园区在智能制造和智能物流方面加快应用人机协作体系和具身机器人应用。建议对现有企业升级引入具身机器人场景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对新引进企业鼓励提前布置具身机器人协作场景。政府、企业合作打造“大脑在枢纽中心区、小脑在企业”的临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
本文观点供交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