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凤英:在统一战线的岗位上,我与改革开放同心同行
发布时间: 2019-02-21
姚凤英:普陀区政协原副秘书长,委员联络室原主任,民建上海市普陀区委原副主委,民建上海市委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征程,当时我20岁。在改革开放这40年的岁月中我不但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而且与民建结缘,留下了踏实的脚印。如今是花甲之年,回顾与改革开放同心同行的平凡经历,难以忘怀,记忆犹新。
农场历练
1983年,姚凤英(二排左一)负责组织的首届农机驾驶员培训班
1976年我中学毕业,18岁就被分配到崇明农场,艰苦的农田劳动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到几个月,我就担任副班长、团总支委员,多次评为场、连队先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1979年我被提拔担任连队事务长、工会主席,尽力改善职工伙食丰富连队职工的业余生活、使后勤工作为大田班服务。1981年我被调到场部机关工作,坚持边工作边业余学习,成为场部机关知青中第一个取得自学考试文凭的年轻干部。1983年在农机科工作期间,在科长的支持下,我把农机条线的年轻职工组织起来,在农机系统率先举办了首届农机驾驶员培训班,请农机专业老师授课为他们补习文化和专业知识,为农场机械化发展奉献了力量,成为农场的佳话。在场长办公室工作期间,我非常关注家庭农场改革,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调查研究撰写了《红星农场全面实行家庭农场化的调查报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农场党政领导重视,被农场局简报采纳转发全局有关单位,为农场系统领导决策参考发挥了作用。农场的这些历练,为我后来到民建工作打下了基础。
民建成长
2012年,陈昌智到普陀调研时,与姚凤英亲切握手
1989年5月,而立之年的我与民建结下不解之缘,从农场调到普陀民建任专职干部。加入民建和在民建工作是我这40年来最宝贵的人生经历。民建老领导老会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多党合作真诚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时任民建中央委员、普陀区政协副主席、民建普陀区委主委戴焕禧,普陀区政协副秘书长、民建普陀区委副主委叶仲书等,他们都是原工商业者,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计个人得失,爱党、爱国、爱会、爱学,他们对我的传帮带,至今令我记忆犹新。同年12月,在区委负责组织工作的原工商业者、二支部主任梅维忠和专职副秘书长符如耀的介绍下,我加入了民建,由此对民建组织的感情与日俱增。我向前辈学习,努力工作,在30年民建工作中得到了组织的培养和成长,从专职干部成长为民建普陀区委秘书长、副主委兼秘书长,民建上海市委委员。在民建普陀区委历任主委戴焕禧、盛金山、陈坚、梁立群、汪胜洋的领导下,发挥参谋和助手作用。我根据民建工作特点,在分管的工作领域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民建的实际进行实践与探索,创新与规范,这也是我在改革开放40年中,站在统一战线工作岗位上,贡献出的一点绵薄之力。
2002年,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专职干部,我把普陀区委1992年以来制定的制度进行梳理,进行立改废留工作,将区委会议工作制度领导班子工作职责、委员工作制度、区委学习制度、组织工作制度、委员个人重要情况报告制度等16项制度汇编成册,成为普陀区各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推广范本。其中《民建普陀区委日常工作程序》把普陀区委重要事项决策程序、组织工作决策程序、发展会员程序、重大事件应急程序等作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民建普陀区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支部建设中也进行微创新,试行了酝酿支部委员候选人采取票决方法,支部领导班子直选试点,支部委员正式候选人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等改革举措。特别是203年开始,民建普陀区委创建了支部工作评价体系,对支部进行绩效管理。在陈坚梁立群、汪胜洋三届主委的领导下,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坚持十多年抓好支部评价工作。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陈昌智,原常务副主席马培华,在民建市委主委周汉民的陪同下先后到普陀民建调研时都给予充分肯定,成为普陀民建工作亮点。我还做一个真诚的宣传传播者,坚持把普陀的实践案例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研究。
2013年,我以普陀区委名义发表的《以支部工作评价“制度化+网络化”为载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收入民建中央理论委员会论文汇编中2014年,我撰写的《从民建普陀区委支部评价实践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论文被上海统战部评为优秀奖,并在《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发表。普陀区委的支部评价工作先后与北京、浙江、马鞍山等地民建组织交流,分享心得,还在民建上海市委、兄弟区委举办的支部主任培训班上宣传支部建设的理念和方法,为上海民建组织建设登上新的台阶而努力。成长过程中,我还得到了民建上海市委主要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市委党校学习时,民建市委原主委黄关从和民建上海市委的干部就专程到党校看我,给了我极大的鼓舞。
2016年,姚凤英参加民建中央理论研讨会议时的合影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不断发展,我在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工作上也在不断探求。为了撰写民建中央政党协商理论重点课题,我和民建上海市委宣传部徐泽春老师一起采访了周汉民,聆听了周汉民对政党协商独到的见解和市委的工作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观点融汇到《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发挥民建在政党协商中的作用》理论研究论文中,我还被民建中央邀请参加了民建中央理论研究交流发言,得到民建中央领导点评肯定。我还记得,我到民建撰写的第一篇统战理论研究论文是《毛泽东是成功运用统一战线法宝的光辉典范》,收入普陀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统战论文集中,此后作为自己学习研究载体,坚持数年养成了业余理论研究的爱好。我数年来坚持学习统一战线的有关方针、政策,学习民建的历史、章程,历届领导的原著、讲话原文,学习民建的有关文件。先后撰写了《形势下做好民主党派工作的几点思考》《民主党派机关专职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形势下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水平的思考》《意见〉引领民建普陀区委的建设和发展走进新里程——纪念(89)14号文件发表15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生100周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参政党构建和谐型支部的几点思考》《保持和彰显各民主党派特色的研究和思考》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研究》等,在普陀区社会主义学院理论研究论文评比中屡屡获奖,为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作出了努力。
2017年12月,周汉民(左)为姚凤英(右)颁发理论委主任聘书
特别是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理论委副主任、主任后,我更感到这是政治任务,应当积极作为,为民建理论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近年来,我主动挑起民建中央重点课题担子,为民建上海市委理论委课题组起草了数篇研究论文,如《健全会内监督机制的建设是参政党的本质要求和政治保障——加强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的思考》《爱国明志民主进步、秉真谏言、自励有为——民建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与探讨》《深刻认识和把握自身建设发展规律,为履行参政党职能打好坚实的基础——民建自身建设的规律初探》《论民建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实践路径与规律》等,都被民建中央评为重点理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为民建上海市委理论委赢得了荣誉。
姚凤英(左)上门走访老会员,收集民建口述历史材料
2018年,周汉民主委到理论委调研时,对理论委高度评价,给了我和理论委同志工作很大的动力,激励我带好这个团队,为民建理论研究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我还关注民建的思想建设,为民建上海市委统战理论研究委员会起草了《上海民建成员思想状况调研报告》和专报,也得到民建上海市委的肯定。2016年,我积极争取普陀区档案局支持和合作,组织普陀区民建原工商者会员进行口述历史拍摄工作,为民建上海市委、普陀区委、普陀区档案局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的活动中,我组织理论委召开研讨会,并撰写《民建响应“五一”号召的时代价值新型政党制度建设中民建新作为的思考》一文,在民建中央、市委网站、市委刊物上刊登。
合作提高
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2002年,在统战部和民建的推荐下,我作为党外干部到普陀区监察委任副主任、2009年任监察局副局长。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工作机会。在监察局与党员合作共事中我得到很大提高,政治上不断进步和成熟我按照领导要求,认真把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工作重点,紧紧围绕区的中心工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保证政令畅通,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开展工作。在推进旧城改造新政贯彻执行中,和同志们一起下基层专题调研,对区“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旧区改造动拆迁工作提出工作建议,对拆迁人员进行警示性和告知性教育;督促动拆迁安置结果运用公示栏和触摸屏等方式全部公开,并加强电子监察,使阳光动迁得到了居民的拥护。我和同事们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检查方式方法,把调查研究、廉洁提醒、专项检查、源头预防、电子监察、查办案件等方法融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工作中。在兼任普陀区审改办副主任时,我积极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改革,如企业注册登记网上并联审批及电子监察推进有难度时,我和工商等部门领导主动到职能部门宣传,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出工作对策,形成全区合力,为区网上行政审批改革走在全市的前列尽力。我还对行政监察工作进行研究,《加强行政监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作为工作研究被上海市纪委、监察委《清风》和普陀区《普陀研究》刊物采用,还被上海市监察学会评为一等奖。我的积极作为,得到监察局同志的认可,多次受到政府记功奖励。
政协奉献
2007年,我从普陀区人大代表被推荐为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界别召集人。我在政协这个大学校、大舞台、大家庭中结交新朋老友,学有所获,做有所果。我撰写的提案《积极搭建多元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普陀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几点建议》《迎世博工作的几点建议》《提升我区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几点建议》对普陀区“十二五”规划如何落地工作的几点建议》建立普陀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的建议》《重视对区网站的更新,提高政府信息的质量》对普陀区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工作的几点建议》等均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也受到政协的表彰。社情民意《建议上海十三五规划新建学校时同步考虑体育场地与校园教学楼有隔离和公共设施措施,前瞻考虑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等被上海市政协和有关部门采纳。《普陀门户网站普陀生活栏目应增加东西部医疗联合体进行宣传》等被区政府有关部门采纳。2012年开始,我调任普陀政协任教科文卫体专职副主任、主任,委员联络室主任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之后,我在区政协党组和主席班子的领导下,组织专委会注重在区深化改革方面的调研,如深入社区、企业、医院、学校分别对区的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公立医院改革、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等方面调研,形成的调查报告被分管区长批示转有关部门研究。特别是对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调研,得到时任分管副区长(钱雨倩)和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我组织专委会先后对普陀区九个街道镇、72所中小学校和部分居民,以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实地查看、委员视察等形式,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我还学习了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兄弟区县的管理规章,查阅了国际上成功的案例,走访了第三方管理公司,放弃休息,在节假日、晚间去学校暗访,通过广泛的调研,摸清了情况,广求良策。我起草的《普陀区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调研报告》转化为主席会议建议案,得到普陀区委、区政府的分管领导和部门的重视;起草并在政协全会上代表经济委员会的发言《抓住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打造城市超级功能组团实现突围式发展的建议》给领导和委员留下了印象。我在政协的继承和创新工作中,积极履职。任委员联络室主任后,抓好政协协商和委员的履职工作,我在政协信息化业务系统平台开发和建设的具体组织工作中,把对委员专委会、界别的工作评价运用于信息化管理之中,对委员履职情况及时分析,供领导决策参考。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普陀区政协钱城乡主编的《基层政协协商流程与机制建设》和普陀区政协《普陀区政协规章制度汇编》两本书中,全程参与编撰工作,为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工作贡献了力量,目前我还发挥余热正在参与编辑《上海普陀政协志》。
回顾我与改革开放同心同行留下的脚印,没有开工厂、办企业的经历,没有钻研高新技术的成果,也没有领先学术前沿的骄傲,但是这是我人生最丰富的40年。组织上给了我许多荣誉,三次获得民建中央优秀会员称号,多次被评为区三八红旗手和政府的记功嘉奖等奖励。我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时代,感谢党组织的教育和民建的培养,感谢曾与我共事的同事支持使我实现了平凡人生中不忘初心体现人生价值的最美好的历史记忆,终生难忘。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让我们再出发,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